坚守三十余载,非遗传承人杜锐希望大批青年

时间:2024/9/17 12:26:09 来源:水肿

极目新闻记者夏雨

提起非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或是戏剧、刺绣、剪纸等,实际上非遗项目涉及领域非常广,其中传统医药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历经千年,仍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获悉,在最新第八批襄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杜氏平衡因果疗法”上榜。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临近之际,记者专访了杜氏平衡因果疗法创始人杜锐,分享他在这一传统医药非遗项目上的坚守与创新。

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因果关系”

“杜氏平衡因果疗法其主要治疗理念是:整骨、理筋、通脉、松神。”

据杜锐介绍,杜氏平衡因果疗法前身为杜氏平衡疗法。杜氏平衡疗法是运用非资源性疗法,历经几代传承,逐步形成的传统中医针灸、正骨地域性流派,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该疗法所在区域属于湖北襄阳,本地属鄂西北岗地,医疗资源及中草药资源相对匮乏,而针灸和正骨属于非消耗资源性疗法且不受场地和各种环境限制,又具有简、便、效、廉等特点,很受当地医生和患者喜爱。”

从医三十余载,杜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疾病的基本规律。“比如,脊柱侧弯可以导致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会进一步加重脊柱侧弯;比如,人受寒后会发热,但发热后会更冷。这就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从年开始,杜锐以“疾病的病因与疾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互为因果关系”为角度,潜心研究。“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我首次介绍了思考已久的‘杜氏平衡因果疗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从病因到临床症状采取的是单向治疗思维,‘杜氏平衡因果疗法’应用的是双向治疗思维,这种互为因果的诊疗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丰富了治疗方法。后来‘双定法在杜氏平衡因果疗法中的应用’被评为襄阳市科技进步奖时,有专家对该疗法给予充分肯定,称该疗法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医诊疗方法。中医致病因素有三因理论,即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而杜氏平衡因果疗法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人体结构异常,属于不内不外因范畴,但不在传统范围之内,所以说是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杜锐介绍。

38年前的一封患者来信坚定了决心

年近六十的杜锐出生于中医世家,接触中医很早。谈起为何选择中医事业,杜锐回忆起儿时经常见到长辈治疗疾病的场景和故事,感受到中医很神奇。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年,彼时正在襄阳卫校枣阳分校念书的他利用暑假时间跟随父亲见习的经历。“当时有一位教师患有水肿病,我尝试着给他做了几次治疗,没想到当年十月份收到这位患者来信。他在信中告知我他的水肿病好了,对我表达了感谢,并鼓励我多学本事,提升医术,努力把中医发扬光大。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在中医路上上下求索,步履不停。他运用所学所长,帮助一位又一位患者减轻痛苦。去年夏天,几位罕见病庞贝病儿童患者从深圳慕名而来。经过中医治疗,孩子们的身体均有了积极变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和蔼可亲的杜锐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小患者专门为她喜爱的“杜爷爷”画了速写送给他。“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杜锐回忆道。

中医传承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

如今杜锐创立的“杜氏平衡因果疗法”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对此,杜锐认为这是对中医事业的极大肯定。

“整个中医要发展,必须做到传承与创新。中医理论需要不断完善与传承,疗效的提高,优势病种不断扩大,比如我应用‘杜氏平衡因果疗法’治疗了5例庞贝病、9例渐冻症患者,都获得了一定的疗效,这就是创新的结果,但这些都需要中医从业人员共同完成。”

他直言在中医传承与坚守这条路上,存在难题需要面对。“首先,中医氛围的缺失,使很多人无法使用中医思维与语言进行交流。所以才有了现在中医文化进校园的这项活动。其次,中医的生存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及中医从业人数的不足,都使中医不能更好地发展。”在他看来,传承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只有大批的青年才俊进入中医药事业,中医才能发扬光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yf/1610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