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推拿门诊陈耀龙副主任医师
图文/推拿门诊李子君治疗师
下肢淋巴水肿,源于淋巴系统的失衡,使得淋巴液无法正常流动,从而积聚在组织间,造成肿胀与疼痛等不适。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及放化疗后发生的一种的并发症,具有慢性进展性和难治愈性,部分患者因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下肢淋巴水肿属中医内科“水肿”范畴,其根源在于气滞、血瘀和水湿的滞留。中医传统推拿手法可以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方式,改善下肢症状。
推拿手法
疏经通络法:沿着下肢的胆经、肾经、膀胱经等主要经络,使用指揉或掌推的手法,轻盈而有力,激活淋巴与气血。
活血化瘀法:在丰隆穴、足三里穴、承山穴等关键穴位上,强有力的点按穴位,活络血脉,化解瘀堵,推动淋巴液循行。
穴位叩击法:沿着淋巴的路径,手指关节轻叩,细微的震动来激发淋巴结与淋巴管,促进循环。
除了使用以上中医推拿手法改善肢体症状,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针灸、中药外敷、进行日常锻炼等进行改善或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地控制病情的效果。
日常锻炼方法
一、踝泵运动:1.屈伸动作:仰卧,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慢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背屈),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秒。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跖屈),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秒,然后放松。每次30下。
2.环绕动作:以踝关节为中心,做度环绕,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旋转一圈后放松,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30下。
两个动作各30下为一轮。每日3次,每次2轮。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可以帮助动脉血液灌注,益于下肢血液循环。以促进淋巴液的吸收。
二、直腿抬高运动:取仰卧位,将下肢抬高,一般可以在30度到45度之间,然后缓慢放下。每次可以做15-20次,每天3次,可以锻炼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在辅助治疗下肢淋巴水肿中疗效明显。但日常也要保持适度运动,穿戴合适压力袜,维持合理饮食,避免长时间静止。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辅助治疗,预防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校对:唐心如
编辑:蔡佳均复核:王晓雪
责编:王爔晨
审定:刘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