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考试考点精粹四

时间:2021-12-21 12:24:06 来源:水肿

1.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的血管,有左、右两支,围绕在心脏表面,并穿透到心肌内。左冠状动脉又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部位的心肌和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等处。

2.心脏传导系统负责心脏正常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耶纤维。心脏正常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起,冲动产生的频率是60~次/分,产生的心律称为窦性心率。

3.心力衰竭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按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特定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乏力,特定的体征是水肿,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主要指标是射血分数下降,一般40%。

4.左心衰竭为肺循环淤血的表现。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痰液特点为白色泡沫样,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前区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部分病人可出现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5.右心衰竭为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症状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水肿、腹胀、少尿、肝区胀痛等为特征。早期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和组织疏松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并伴有胸腔积液、腹水和阴囊水肿;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压迫病人的腹部或肝脏,可见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6.洋地黄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药物,常用制剂包括地高辛为口服制剂,毛花甙C为静脉制剂。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为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洋地黄中毒或过量者为绝对禁忌症。

7.洋地黄药物的中毒反应: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表现为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心血管系统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

8.使用洋地黄药用药前应数脉搏1分钟。当病人脉搏60次/分(年长儿心率60~70次/分,婴幼儿心率80~9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通知医生。静脉给药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注意不与奎尼丁、心律平,维拉帕米(异博定)、钙剂、氨碘酮等药物合用。应用洋地黄药物,通常,应暂停用药并通知医生。

9.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

心功能分级

表现

休息与活动

Ⅰ级

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

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Ⅱ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

可适当从事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强调下午多休息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心衰症状

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Ⅳ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脏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或主动运动和翻身

10.心衰病人的吸氧:慢性心力衰竭一般氧流量为2~4L/min,肺心病心衰病人应为1~2L/min持续吸氧;急性心力衰竭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必要时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采用20%~30%乙醇湿化吸氧。

11.协助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控制静脉输液速度,一般为20~30滴/分。

12.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有R波存在的各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电复律禁忌症:病史长、心脏明显扩大,同时伴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和房扑病人以及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病人。

13.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应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植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植入侧手臂、肩部应避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咳嗽,以防电极移位或脱落。

14.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呼吸和脉搏频率(次/分)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

1:3

1岁以下

30~40

~

1:3~1:4

2~3岁

25~30

~

1:3~1:4

4~7岁

20~25

80~

1:4

8~14

18~20

70~90

1:4

15.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法洛四联症;(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16.房间隔缺损表现为气促、乏力、喂养困难。查体可见体格发育落后、消瘦,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门“舞蹈”征。

17.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缓慢等;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第二心音增强。

18.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周围血管征阳性,脉压增大,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

19.法洛四联症是见的青紫型心脏病,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重要畸形。法洛四联症临床表现为青紫、杵状指、蹲踞现象、缺氧发作,查体:患儿发育落后,口唇、面部、外耳廓亦有青紫,舌色发暗,杵状指(趾),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

20.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应立即予以膝胸卧位;吸氧、镇静;吗啡皮下或肌内注射;普萘洛尔加入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21.高血压危象主要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诱因主要有紧张、劳累、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用降压药等。

22.降压药使用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利尿剂常用呋塞米,主要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β受体拮抗剂常用阿替洛尔,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注意阻塞性支气管疾病病人禁用;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主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头痛,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可出现径前区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卡托普利,主要不良反应有干咳、味觉异常、皮疹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23.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80

正常高值血压

~

和/或

80~89

高血压

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

和/或

~

3级高血压(重度)

和/或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90

24.阵发性胸痛或心前区不适是典型心绞痛特点。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整个前胸。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也可向上放射至咽部及下颊部;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持续时间多在3~5分钟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可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情况诱发。

25.疼痛是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6.心肌梗死急性期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肢体,第三天可床边活动,第四天起逐步增加活动,一周内可达到每日三次步行~米。

27.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

类型

症状

重要体征

二尖瓣

狭窄

最早出现的早期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二尖瓣狭窄可有突然大咯血,可为首发症状

二尖瓣面容

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疲倦,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是主动脉瓣狭窄最重要的体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的震动感。常有体位性头晕

第二主动脉瓣区可听到舒张早期叹息样杂音;周围血管征,如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大动脉枪击音等。

28.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瓣膜病首要的并发症,也是就诊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房颤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栓塞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病人,血栓脱落引起周围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常见。

29.感染性心内膜炎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

(1)未开始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第一日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三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再重复采集3次。

(2)已用过抗生素病人停药2~7天后采血。

(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入院后3小时内立即采血,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

(4)每次取静脉血10~20ml,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三周。

30.心肌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激烈运动、避免劳累、提取重物、情绪激动、突然起立或屏气。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禁用硝酸酯类药物。

31.心包积液穿刺术前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择期穿刺者可禁食4~6小时;术中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ml,若抽出液为鲜血时,应立即停止抽液。

32.下肢静脉曲张临床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早期长期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后期曲张静脉明显隆起和迂曲。

33.穿弹力袜时应抬高患肢,排空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后再穿,注意弹力袜的厚薄、压力及长短应符合病人的腿部情况;弹力绷带应自下而上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

3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与表现

分期

表现

局部缺血期

以血管痉挛为主,表现为患肢苍白、肢端发凉、怕冷、小腿酸胀乏力,足趾有麻木感,间歇性跛行

营养障碍期

静息痛(休息痛),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组织坏死期

患肢动脉完全闭塞,发生干性坏疽,因疼痛剧烈而屈膝抱足

3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应绝对戒烟,告知病人注意肢体保暖,但应避免热水袋或者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鼓励病人坚持每天多走路,行走时以出现疼痛时的行走时间和行走距离作为活动量的指标,以不出现疼痛为度。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1)平卧位: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2~3分钟;坐位:双足自然下垂2~5分钟,做足背屈、跖屈和旋转运动;(3)患肢平放休息2分钟.如此重复练习5次,每日数次.。若有以下情况不宜运动: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时;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时。

36.血管造影术后病人应平卧位,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患肢制动6~8小时,患侧髋关节伸直、避免弯曲,以免降低加压包扎的效果。静脉手术后抬高患肢30°,制动1周;动脉手术后患肢平放、制动2周。

37.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一般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将发生不可逆损害。

38.判断意识与反应过程,要求在10秒钟内完成,判断的内容包括意识状态,有无反应。

39.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次/分,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6cm,按压与放松比为1:1。人工呼吸: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40.肾上腺素为救治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利多卡因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41.小儿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新生儿次/分,婴幼儿及儿童至少次/分。按压深度为胸腔前后径1/3~1/2。按压通气比新生儿为3:1;小于8岁儿童双人操作为15:2,单人操作为30:2;大于8岁儿童同成人,无论单、双人操作均为30:2。

护考小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zl/1417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