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年,学校组织了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24名教师获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奖,72名教师获教师教学竞赛奖。我们推出“教学竞赛奖”系列,展示获奖教师风采,发挥示范作用。
何新界,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获中山大学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人类的疾病谱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内科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先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深入和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需求,就要求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内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课本里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让医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是临床医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有一次带教经历令我记忆深刻:那天我与3名临床医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查房,这位患者是“突发胸闷痛4小时”入院的,4小时前患者晚餐后突发胸闷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不能缓解,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入院查体:血压90/64mmHg,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律齐,约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这是一个心内科典型病例,我想尝试一下改变以往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中心,即以老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首先我根据病例提出问题:1.患者的胸痛有哪些特点?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让学生分析和回答胸痛的特点后,提出初步诊断,从而引出本次教学查房的重点教学内容即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再按教学大纲系统传授教学内容。当学生对该病有初步了解后,再提出问题:3.为明确诊断是否需要再进行哪些检查?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学生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我再将患者的相关的检查资料如肌钙蛋白、心肌酶、心脏彩超、胸片等展示给同学。继续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这类病例的临床特征、确诊的方法。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漫不经心的听讲转移到积极的思考和讨论的主题上,在学生的大脑中对该疾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件小事,但正是它使我真正理解了“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分析病情,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充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乐趣。
内科病例讨论教学
此外,在临床教学活动中,还要细心的去发现学生容易混淆及难以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例如上面提到的这个病例,在教学查房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尝试将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制作成图谱,讲述斑块的形成机制、病理特点,斑块的进展与临床表现的关系,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与“学”的双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型教学模式要求临床教师从传播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使学生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对于医学知识的更新,除了理论讲解及床旁教学等常规教学活动外,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医学信息的能力。对于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但教科书上又没有资料参考的我会让学生尝试查找最新文献后再互相探讨学习。培养学生查找文献,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的医学知识对于医学生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内科病例讨论教学
高尚的医德是医师的立业之本,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新形势下医师的必备素质。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其深刻的内涵。临床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应用,并且敢于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做一些新的尝试,最终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内容的同时提高基本技能的操作,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中大教务部---
来源:何新界
编辑:杨宛蓉
初审:肖美霞
审核: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