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博士谈医论药巧配葶苈治肺心病心悸水肿

时间:2017-7-28 1:23:54 来源:水肿

段连昌简介

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年7月荣获《中华名医高新科研成果荣誉金奖》,并收录于《共和国名医专家大典》中同时还荣获了《共和国名医专家金奖证书》。年被邀请加入“中华名医协会”,并担任中华名医协会理事职务。

中医从业数十年来,段主任在国家级期刊《四川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河北中医》《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论文集》《中国农村医学》《共和国名医大典》《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天津中医》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热入血室证治”被评为“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论文”,并载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医药验案荟萃》。

对于心脏瓣膜病的中医治疗,段主任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与多位专家合作,推出一系列心脏瓣膜病中药膏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心脏瓣膜病中医专家团队里,他被称为“瓣膜七剑客”之一,段主任最拿手的是一种独具个人特色的中医脉诊法,诊断准确,用药贴切,深得患者好评,从-年。在瓣膜病专家团队近例临床实践的心脏瓣膜病人中,经段主任调理诊治的就达到多例,他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心脏瓣膜病中医药调治经验,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此外,段主任还擅长中医糖尿病、高血压和皮肤病的诊疗工作。

临床医生多尊古方。张仲景的方剂虽隔千年,但在今日之临床应用仍然有可观的效果。运用古方时,不可泥古,尊方调剂在于灵活,但必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更不要畏其症侯危险,用之得当,必当化险为夷。我曾经应用小青龙汤去干姜加葶苈子使垂危病人得救。

葶苈子--中药材

早在3年前应邀前往会诊。一男性患者,飞行员,经西医诊断为肺心病。该病人患喘咳、心悸病近10年,因喘咳病反复发作已停止飞行工作数年之久。此次发病加重,因北方天寒,气候变化无常,外感风寒而诱发。虽经中西医抢救,疗效不显,已嘱咐其家属做好后事准备,证见:发热恶寒,头晕,无力,胸闷,心悸气喘,心烦不宁。口似渴而不欲饮,面唇发绀,动则喘甚,下肢浮肿,气急不能平卧,舌苔白,舌质紫,脉结代。按其脉症所见系心、肺、肾皆虚。阴虚阳衰,风寒外束,水饮内停,血运无力,为本虚标实之危候。

治宜:解表化瘀,利肺剐饮。急用小青龙汤去干姜加葶苈子,泻气行水,破坚除痰,定喘。方药:炙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半夏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5克,葶苈子15克,沉香10克(葶苈子、沉香共研细末,二药冲服)。3剂后观其效果,如有变化随时再议。

四天后,家属又来要我望诊,并且说病人已好大半,可以半卧,咳喘已经减轻,恶寒发热已经消失,并且能够稍微进食。二诊,继调其方,以真武汤加葶苈子、沉香、生黄芪,4剂,患者服后病情稳定,继而自来门诊,以滋补心肾清肺为主,共治2周而愈。

事后总结:

①此病人主要是久病各脏皆虚,复外感风寒,因邪实痰瘀为患,起病急骤,肺虚不能主气,脾虚不能化谷,宗气化源不足。因肺、肾皆虚,势必累及心脏,心气不足,血运无力,故发绀、心悸、水肿接连发生,危及生命。虽患者病情危急,但医生绝不能慌乱,详细问诊,查清病史是重要一环。

②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为治疗外感风寒、因停水饮而设,该患者虽然里实证突出,但有表证,故小青龙汤是首选方剂,考虑干姜辛热,对此症不利,故去干姜,加性苦寒的葶苈子以泄气行水,配沉香以增强行气平喘之功。近年对葶苈子治疗喘、心悸均有报道,用葶苈子时,最好研末冲服,效果较好。因葶苈皮坚,不宜加热浸出,故本方收效之大,在于去干姜,加葶苈末冲服所起的作用。二诊时患者表邪已解,痰饮水气已解其半,故继用真武汤加减,温阳、益气、利水。最后滋补心肾,以善其后,达到临床治愈。

按:初习药性时,对葶苈子的记忆口诀是“葶苈泻肺又平喘”,从此在心中打下了烙印。葶苈子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可治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如《金匮要略》之葶苈大枣泻肺汤及己椒苈黄丸。现代用量多为5~10克水煎服,3-6克研末服。研末很少用至15克或以上,而且一般只用于实证。后来放胆用到15克,虽病例不多,但疗效确实好。

◎版权声明:本







































北京中科忽悠
白癜风诊疗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jbbk/833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