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情介绍
患者谭×,73岁女性。既往高血压、房颤病史,此次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4小时”为主诉入院。
初步诊断:左侧大灶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入科查体:血压:/90mmHg。昏睡、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0级瘫。
GCS:9分,APACHEⅡ10分,NIHSS:25分。
身高cm、体重60kg,BMI:25kg/m2。
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营养干预
1.营养支持患者体重计算
理想体重:
男:身高(CM)-
女:身高(CM)-
体重计算:
①低体重患者采用实际体重
②肥胖患者采用调整体重=理想体重+0.25×(实际体重-理想体重)
2.营养风险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NRS):
①年龄:1分(大于70岁)
②疾病严重程度:3分(APACHEⅡ10分ICU患者)
③营养状态:0分
该患者NRS评定4分
提示:需营养支持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
该患吞咽功能异常
提示:需经口以外途径
结论:该患重度营养风险,需营养支持治疗
3.拟定营养支持方案
营养方式:患者肠道功能未受累——首选肠内营养
营养途径:无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首选鼻胃管
营养配方:匀浆膳32号(本院营养科供应1.40kcal/ml糖脂比≈5:5蛋白质6g/ml)
依据《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
①重症急性应激期患者能量供应目标:20-25kcal/kg/d
②营养配方:糖脂比=5:5、热氮比=:1
4.计算营养需求目标值
a.能量供给目标:按25kcal/kg.d计算,该患者所需热量为:
60kg×25kcal/kg.d=kcal/d(应激期允许性低热卡治疗、逐渐加量72小时后达目标量)
能量供给计划:膳食量从ml/dkcal/d(ml鼻饲2/日)开始逐渐增加
72小时后达目标量:1ml(约kcal)
b.蛋白供给目标:按0.8-1.2g/kg.d计算:60kg×(0.8-1.2g/kg.d)=48-72g/d
实际供应:1ml/d×0.06g/ml=66g/d
c.水分供给目标:按30-60ml/kg.d计算:60kg×(30-60ml/kg.d)=-ml/d实际供应:因患者大灶脑梗死、面临脑水肿、脑疝问题,适当减少入液量,给予ml/d
d.免疫营养:按0.5g/kg.d计算:
60kg×0.5g/kg.d=30g/d
实际供应:谷氨酰胺颗粒10g口服3/日
5.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速度
床头抬高45°
采用营养输注泵泵入
输注速度由慢到快20ml/h--ml/h
三、病情变化
1.病情变化(第3天)
患者专科查体较入院无明显变化,出现发热(37.4℃)、腹胀,查头CT提示左侧大灶脑梗死、左侧脑室明显受压;肺CT提示双肺炎。
处理:
加用甘露醇、呋塞米脱水、减轻脑水肿;
加强吸痰护理、加用舒普深抗感染,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肠内菌群失调;
加用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5mg鼻饲注入3/日。
2.营养监测(72小时)
3.调整方案
患者可耐受肠内营养,继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匀浆膳32号1ml/d,ml/h营养输注泵泵入。
能量、蛋白供给均达目标供给量:kcal/d、64g/d。
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下降,调整谷氨酰胺颗粒10g4/日,增强免疫营养。
患者脑水肿明显,药物治疗加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根据耗能给予1ml/kcal基本水分供给量。
减少水分供给:
kcal/d×1ml/kcal=ml/d。
密切监测血清离子。
4.营养监测(第7天)
注:血糖、离子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已过脑水肿高峰期,病情相对稳定,合并感染、伴发热,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按体温升高1度,液体入量增加10%计算。
水分供给目标:60kg×40ml/kg×1.1=ml/d
5.营养监测(第10天)
患者病情平稳,肺炎基本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
能量供给目标:30kcal/kg.d(kcal/d)
蛋白供给目标:1.2g/kg.d(72g/d)
水分供给目标:40ml/kg.d(2ml/d)
实际供给量:
匀浆膳32号ml/d(kcal/d,蛋白78g/d),ml/h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基本达到目标量。
6.营养监测(第14天)
四、疾病转归
患者意识清醒,失语,右侧肢体0级瘫痪,无发热,转出监护室并康复治疗。
患者虽可部分进食,但摄入不足,继续鼻饲至1个月后经口进食。
来源:神内护理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知护小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