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某,男,64岁,农民,郓城县人。患者发作性憋喘40年,加重1年。患者于40年前出现咳嗽、憋喘症状,呈发作性,受凉时发作,喘息、心慌,久治不愈。随年龄增长,逐年加重,发作频繁,医院诊断为肺心病,中西医治疗,效果时好时坏。1年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全身水肿,以双下肢及面部为重,医院给予利水通便药物治疗,用药则轻,停药即犯,痛苦不堪。患者于年7月9日就诊,当时可见患者面部浮肿,双下肢浮肿,只能穿拖鞋。脉诊可见六脉洪大。给予从龙汤加石膏治之。药用:龙骨25、牡蛎25、白芍10、半夏10、苏子12、牛蒡子15、石膏18、灵芝15、当归10、甘草3。首诊8剂,憋喘减轻,仍有咳嗽,加用百部10g、杏仁10g,平地木25g,二诊8剂,咳嗽、憋喘俱轻,小便次数增加,水肿减轻,脉洪大明显改变。三诊未更方,继续口服10剂,大效,咳嗽消失,劳累后仍有轻度憋喘,水肿基本消失。四诊加桑皮12g、继续十剂,患者正常生活如常人,劳作会有轻度憋喘。11月因受凉轻度发作复诊,述未服利尿药,水肿未发作,咳嗽消失,平时几无憋喘症状。
从龙汤是清代名医张锡纯先生治疗痰喘的一张经验方。张氏认为,治外感痰喘,一般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法:去麻黄加杏仁,热者更加生石膏”,即可治愈。假若喘病愈后复发,再服小青龙汤无效,继服从龙汤最为适宜。所以方名从龙,就是因其最宜于小青龙汤之后继服。方中龙、牡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并能治痰;芍药收阴气,安脾肺,平喘咳;半夏燥湿化痰,苏子、牛蒡子得龙、牡,平喘定咳,而无辛散之弊。家父在从龙汤的基础上化裁加减,用于治疗肺心病、肺气肿不计其数,方中加灵芝、当归、平地木等药,根据病情及辨证调节用量,难有不效,治愈不下百人,今取近期病案一例分享,望能起到抛砖之功。
延伸阅读:
难治浆液关节炎,渗湿通络一朝痊
可怕的脓血便——克罗恩病两例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