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晓玲湖南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不可省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院体检,还会定期在家测血糖。有些人一看到血糖高于正常值,就立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其实,血糖升高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并非血糖高了就是糖尿病。也有部分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因此,不能仅仅根据空腹血糖不高就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检测血糖时也应常规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以免漏诊。
与血糖相关的几个术语正常人血糖: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但<7.0毫摩尔/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而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为糖尿病前期。当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和/或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时,可以诊断糖尿病,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者,需改日重复检测一次。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的是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血糖仪检测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
2型糖尿病病人往往起病隐匿,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如果等到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或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再去发现糖尿病,为时已晚,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必要定期进行筛查。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调节受损史;
超重、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24),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毫摩尔/升及甘油三酯≥2.22毫摩尔/升),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
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BMI≥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者;
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糖调节受损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的糖耐量减低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
许多人没有症状或有症状,但误认为是年龄增加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结果而延误诊断,2型糖尿病病人平均患病6年~7年后才被诊断出来。糖尿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化,除多尿、多饮、食欲增加和体重减轻外,皮肤瘙痒、女性外阴瘙痒、视力减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水肿(糖尿病肾病)、肢端麻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疲乏无力、男性阳痿、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尿不尽等都可成为糖尿病症状的一部分,还有少数因突发性耳聋、带状疱疹入院的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以上这些状况并非糖尿病人所特有,但出现了这些蛛丝马迹时我们一定要排查糖尿病。
前期干预很重要许多研究显示,给予糖尿病前期患者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而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密切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