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儿童营养师王斌儿童营养师王斌收录于话题#宝宝吃肉8个
王斌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营养讲师
擅长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结合,专注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学养育孩子!
相信大家对不久前曝光的「老坛酸菜」、「双汇生产车间乱象」等食品安全问题还记忆犹新。近日,「猪肉上色冒充牛肉来卖」的事件又登上了热搜。
在肉类罐头或其他肉类制品加工中,经常会用到亚硝酸钠。一方面,用来维持肉类鲜红的颜色,避免发生“褐变”。另一方面,它还能抑制肉制品中微生物的增殖,避免肉类腐败变质,对提高腌肉的风味也有一定作用。
但很多人都知道,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
GB-《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
肉制品中亚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食品残留量≤70mg/kg,其余被允许使用的肉类食品种类,残留量≤30mg/kg。
此次新闻曝光的涉事夫妻销售的肉中,亚硝酸钠含量高达mg/kg,超出国家标准的7倍!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短时间内经口摄入超量亚硝酸钠,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摄入量如果超过3g的话,可致人死亡;如果长期超量摄入,甚至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
虽然,曝光的不法商贩已经落网。不过,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给家人,尤其是宝宝选购肉类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认真挑选。
如何巧妙识别注水肉?
一
看标志
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肉上是否有检疫验讫印章,如无,请注意看以下三点。
二
看颜色
正常的牛肉或者猪肉一般是鲜红色的,而且肉体的红色和脂肪的白色有明显界线。
注水肉的红色比较淡,甚至发白,肉体的红色和脂肪的白色分界不明显。
三
试手感
正常肉自然放一段时间后,由于风干作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摸起来稍微有一点点硬,手触摸后湿润感较差,移动时有明显阻力和粘着感。
注水肉由于水分含量高,不容易形成薄膜,手触摸后有明显湿润感,移动时感觉较滑润、阻力小。
四
按压脂肪
正常的肉皮下脂肪无致密感,手触摸后感觉柔软,有弹性,无渗水。
注水肉皮下脂肪明显增厚,尤其胸腹部为虛膘,有明显水肿感,表面湿润,指压弹性降低,复原缓慢或不能复原,并常伴有水样液体渗出。
如何识别「瘦肉精」?
瘦肉精很难靠肉眼准确鉴别,但是,瘦肉精在肝脏等内脏中累积最多,所以尽量少吃动物内脏。
安全的肉类该如何选?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肉有排酸肉、冷冻肉和热鲜肉/普通肉,我们挨个来说。
一
排酸肉
排酸肉实际上就是冷却肉,指将屠宰后的畜禽在冷库进行4小时冷却,然后在0℃~4℃的车间进行分割和精加工,此后的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也均在此温度范围内控制进行,这样的肉称为排酸肉。
排酸肉在冷却加工过程中,经过解僵和自溶这一“后熟”过程,肌肉中的肌原纤维连接结构变得脆弱并断裂成小片化,同时,肌肉蛋白质通过自溶酶的作用正常降解,肌肉中肌原纤维分解成肽和氨基酸,成为肉浸出物的成分,使肉变得柔嫩多汁并具有良好的滋味和气味,口感更好。
二
冷冻肉
冷冻肉是屠宰完后经预冷,继而在-18℃以下急冻,深层肉温达-6℃以下的肉,在这种环境下,细菌等微生物不易存活,安全性较高,但解冻后由于水分的大量流失会导致一些营养素的减少,营养和口感都不如普通肉和排酸肉。
这是因为肌肉主要成分是水,在冻结的过程中冰的体积更大,形成的冰晶容易损伤细胞膜,导致解冻后汁液的流失。汁液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它们的流失易让肉变得粗糙、无味。而且如果不是采用速冻技术,冰晶形成的速度越慢,未结晶部分的溶液浓度就越高,这会影响肉中可溶性蛋白质的胶体性质、降低蛋白质结合水分的能力,从而影响肉的品质。
三
热鲜肉/普通肉
动物被宰杀后,肉品要经过僵直期和成熟期。我们平时所吃的鲜肉,实际上是处在僵直期的肉。刚宰出的肉品,其肌肉细胞停止了氧的供应,所积存的乳酸会使肌球蛋白凝固,肌肉很快收缩变硬、关节固定,这种肉品也称为“不成熟肉”,口感比较硬。
而肉一旦过了尸僵期,其自身降解作用又会增加,考虑到流通贩卖环境下的温度、细菌污染,很容易导致肉表面的腐败,影响风味。
总体来说,排酸肉和冷冻肉的安全性都要优于热鲜肉。所以,建议大家首选酸排肉或冷冻肉。国内的冷冻肉要求是一年内,所以大家购买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最好买有品牌的产品,有包装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是否完整,避免买到走私冻肉或者过期冻肉。
吃对肉,也很重要
我们吃的肉根据种属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畜肉:猪肉、牛肉和羊肉等
禽肉:如鸡肉、鸭肉和鹅肉等
鱼虾蟹贝类:草鱼、小黄花鱼、海虾和扇贝等
根据瘦肉部分所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又可分为红肉和白肉。畜肉属于红肉,禽肉和鱼虾蟹贝类属于白肉。
不同肉类的营养特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牛肉蛋白质含量最高、海虾和扇贝脂肪含量最低、小黄花鱼胆固醇含量最低、扇贝铁和锌含量最高、鸭肉维生素A含量最高、海虾硒含量最高……爸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选择,均衡的摄入才是王道。
给宝宝添加肉类有哪些讲究?
一
肉的选择有讲究
对于辅食添加初期的宝宝来说,首选富含铁的肉类。可以根据当地食物的特点来给宝宝添加,如沿海地区的妈妈可以首选扇贝、海虾等,内陆地区的妈妈可以首选牛肉等。
二
肉的食用量有讲究
不同月龄的孩子每天该吃多少肉?
6~12个月婴儿:25~75克/日
1~3岁幼儿:50~75克/日
3~6岁学龄前儿童:60~克/日
三
肉的烹饪方式有讲究
推荐蒸、煮、炖这样低温的烹调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肉中的营养。
如果宝宝不爱吃肉,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尝试用一些新鲜的天然食材去腥,如生姜、葱、柠檬、山楂等。
另外,肉类也要做的足够软烂,适合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这样宝宝才能爱上吃肉。
四
肉的部位有讲究
即便是同一种肉,也不是所有部位都适合孩子吃,以猪肉为例:
猪头、猪尾、猪蹄这些部位皮厚、肉少、富胶质、脂肪含量较高。不适于给宝宝烹调。
梅肉、前后腿、后臀肉、腰柳、里脊肉、小排相对筋膜少、肉质嫩,适合给宝宝烹调。
温馨提醒,过度摄入肉会对宝宝尚未发育好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因此适量吃肉、荤素搭配最合理!
你给宝宝吃过什么肉?怎么做的呢?宝宝最爱吃什么肉?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