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做核磁共振差点送命蜷腿求救后送IC

时间:2023/12/29 14:17:54 来源:水肿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473777029651&wfr=spider&for=pc

磁共振检查,即MRI检查

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与CT相较,不但没有X线辐射

且软组织分辨率极高

可早期发现病变、明确病变范围、

判断病变性质

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

全身大部分器官组织

包括软组织、骨关节、神经系统、

心脏及大血管等部位病变的检查

然而

如果检查过程中稍有疏忽

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几天前

李婷(化名)医院

做核磁共振检查时

从机器上被直接送进了ICU

6月26日下午,因右臂长了个疙瘩,医院就诊时,被安排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

李婷的检测报告(受访者供图)

李婷告诉记者,因为觉得是小毛病,她就一个人进行检查,医生对她进行了风险告知,说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若过程有不舒服随时告知医生。

之后,李婷被送入机器,医生隔着观察玻璃远程操作,进行了造影剂注射。

“开始注射时就感到不舒服,胳膊发麻、心跳加速、控制不住地咳嗽…我想喊医生,发现发不出声音。只能拼尽全力把双腿蜷起来让医生看,希望他来救我,蜷了两次之后就没力气了。”

李婷说,感觉经过很长时间后,隐隐约约听到有医生到身边询问“是不是不舒服”,之后完全失去意识,她随即被送进ICU。

李婷告诉记者,意识半恢复后,她请护士帮忙给领导打电话告知相关情况。

因为在ICU的氛围太压抑,半天之后李婷转入了普通病房。

医生告诉她,她因为造影剂过敏休克,刚经历了一场紧急抢救。

李婷则认为

其求救没被医生观察到

没能及时中止注射和检查

医院没有尽到监护责任

7月1日,李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的监控,“医生应该是在我求救之后4分钟,才进去查看我,之后出门喊护士站人员来查看,再之后通知其他医生前来。7分钟后,其他医生带着担架进了检查室。”

李婷提供了一段

丈夫与医生的对话录音

针对家属的疑问

医生给出以下解释说明:

发现李婷出现问题,医生上前检查、进行现场判断之后又呼叫同事支援,过程已经做到很规范。

很多患者在造影剂注射后会出现不适,因为客观的技术原因,没办法实时检测患者心率问题,医生只能通过监控查看、判断。

“李女士当时蜷腿呼救的动作,可能自己感觉幅度大,但监控上看上去不明显。”

“医生看到后,判断她可能只是有些不舒服,医生需要时间去观察判断。注射过程只有5秒,如果没有发现强烈反应,来不及停止注射。”医生介绍,监控显示,从注射完到医生进去查看有3分多钟,之后就开始了施救行动,“整个过程在操作规范内。”

出院记录关于休克抢救的记录(受访者供图)

医生表示,所有监控可以随时查看,因造影剂成分不同,一些人会对不同造影剂过敏。“根据她的情况,下次可以选择其他成分的造影剂,做完皮试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医院确实有问题,医院会承担。”

6月29日

医院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表示向科室询问后回复

截至目前,记者未收到回复

7月1日,李婷告诉记者,

医院电话

表示希望约见李婷沟通

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

“现在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完全排除造影剂过敏反应。有些人这次没有过敏,下次可能会过敏,有些人这次过敏了下次却不一定会,即使提前做过敏测试,也不一定全部测得出来。”

该负责人表示,造影剂推注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判断,医院都必须有针对过敏情况的应急预案:

“但具体到每个环节,医生需要第几秒做出准确判断,第几秒上前检查,还没有量化标准,更多需要医生的经验和责任心。这次事件,可能需要专门的专家组审核才能说得清责任。”

记者注意到

北京、西安、医院

都曾发生过患者造影剂过敏

导致休克被抢救的案例

也曾有患者过敏死亡的报道

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表示,因未看到李婷检查过程的详细资料,无法对事件进行点评分析。

上述负责人称,造影剂推注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判断,医院都必须有针对过敏情况的应急预案,“但具体到每个环节,医生需要第几秒做出准确判断,第几秒上前检查,还没有量化标准,更多需要医生的经验和责任心。这次事件,可能需要专门的专家组审核才能说得清责任。”

据了解,造影剂分为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等几种类型,它们不能被人体吸收,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肾脏有伤病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使用碘造影剂过敏常见表现:

1、特异质反应

非剂量相关性;

常见表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血压下降及突然死亡等;

2、物理-化学反应

剂量相关性;

常见表现:恶心、呕吐、潮红、发热及局部疼痛等;

造影剂过敏高危因素:

1、有造影剂过敏史

2、过敏体质,如: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哮喘、食物及花粉过敏

3、甲亢,甲状腺肿

4、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冠脉硬化、近期心梗、长期心律不齐和严重高血压等)

5、肾功能减退

6、体弱、65岁以上老人及婴、幼儿

来源:封面新闻、广东中山一院临床药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yf/1523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