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以安为先说一件半个世纪之前发生在我国

时间:2023-1-28 23:07:05 来源:水肿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11/6706972.html

前些日子发生在黑龙江鸡西的酸汤子中毒事件,大家还有印象吧?这起发生在中国最东边的食品安全事件,致使一家九口人去世,举国震惊。大家可能不知道,半个多世纪以前,在祖国的最西边,同样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比此次酸汤子中毒事件影响更深远,发现过程也更为曲折,且听我细细说来:

察布查尔县,绝大多数人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给大家放一张地图:这个小红点,就是察布查尔县: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一个锡伯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域边陲,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没什么存在感,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因“察布查尔病”而震惊世界。

林明一家人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搬进了新房子,然而没过多久,林明的妻子和女儿都染上了怪病,他们看东西模糊、睁不开眼、复视,接着咀嚼吞咽困难、头下垂,几天后便去世了。不止是林明家,艾德山家也曾有三人得了此病,后来又有两人遭殃;彦山、开山、白山三兄弟以及彦山的田间伙伴德林,四人在同一天得病,并都于三日后死亡……

这就是“察布查尔病”,当时科技落后,查不出病因,就以地名当做疾病名。每年春天,疾病就会在当地流行,患者出现视物重影、头昏头疼、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患者疾病轻重不一,有的自行好了,有的却会死亡,奇怪的是这种怪病只在春天发生,病死率很高,得病的往往都是锡伯族人,并且多是妇女和孩子,病症都是从眼睛的症状开始,严重者往往两到三天死亡,而直到死前,病人们都意识清晰,可谓是“残忍地清醒着”。

据当时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卫生处处长回忆:“国民党时代,人们认为察布查尔有传染病,在流行季节常在伊犁河边检疫,不许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人过河到伊犁去。”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现在针对传染性疾病采取的隔离措施。

新中国成立之后,自然不能允许怪病继续为害人间,为了彻底查出病因,多次派出专家组考察调研,其中一位名叫连志浩的年轻同志,就和察布查尔病一同载入了流行病学史册。

连志浩(-)

连志浩,湖南长沙人。自幼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以优异成绩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自愿献身于公共卫生事业,从事预防医学专业。参与疾病调查时,刚刚30岁。

当时的调查组想到,疾病总是在春天发生,季节性非常明确,那会不会是“虫媒”传染病呢?

通过蚊子传播的脑炎成了头号怀疑对象。但一方面察布查尔县并非森林和草原地带,疾病最为流行的时候,传播脑炎病毒的蚊子也还没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所有的病人都没有脑炎典型的发热迹象。这样看来,不应该是脑炎。

如果不是蚊子,会不会是其他虫类呢?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农忙时节,耕种靠近山地的田地时,农民们有可能受到硬蜱的叮咬。可是,真正生病的多是妇女和孩子,不是劳作的主力军——男人们,而且蜱性麻痹通常是从下肢开始,逐渐向身体上方蔓延,可是察布查尔病的症状是从眼睛开始的。

蜱虫

虫媒疾病的想法,最不可解释的一点其实在于,察布查尔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难道有虫子会只咬锡伯族人?

这些猜想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调查团陷入了迷团之中。

连志浩所在的调查团分析了现有资料。根据尸检报告显示,死者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充血、点状出血以及水肿,脑干部尤为显著,血管周围炎性细胞轻微浸润。这是典型的中毒性病变,也就是说,病人是中毒而死。

那么,他们是中了什么毒,又是如何中毒的呢?

连志浩运用流行病学分布论的原理,通过记录、摸索“察布查尔病”的时间、地区、人群的三间分布,与专家们寻找到了发病规律:

1.疾病只在春天发生,四、五月间是高峰期;

2.在锡伯族各乡,只有二乡历年来从未发生过本病,五、六乡得病人数最多;

3.所有的病人都是锡伯族人;

4.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病,但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孩子;

5.疾病家庭散发,也就是患病的家庭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家庭内部也是零星发病。

规律是用来打破的,总结出的这些规律,只要出现一例例外,就会成为解开谜团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很快就出现了——

年,一位叫做韩秀珍的汉俄混血儿,不幸染上察布查尔病,这个例外,引起了专家组成员们的重视。她不是锡伯人,但是她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和当地锡伯族居民完全一致。这让专家组成员们将目光转移到锡伯族人民的特殊饮食上。

大家可能不知道,察布查尔锡伯人的祖先,其实在遥远的东北;清朝时,新疆的准噶尔汗国和当时刚刚建立的满清王朝爆发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近乎百年的接力赛似的争战,终于在乾隆二十九年,满清赢得了准噶尔之战。之后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防务,强征东北地区的锡伯人不远万里前去屯垦戍边。

锡伯人万里戍边

从白山黑水,来到西北塞外,锡伯人依然保留了大量的老家的习俗,尤其是饮食习俗,锡伯人是当地少有的有食用腌猪肉习俗的民族。食用腌猪肉有肉毒素中毒的风险,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合作社经常向当地居民供应新鲜肉类,人们自己宰猪、腌肉的习惯早已不存在。而且实在无法解释,肉毒中毒为什么会有季节性?

锡伯人除了吃猪肉,还有一个习俗和当地其他民族不同,那就是爱吃发酵食品,一种叫做“米送乎乎”的东西,逐渐浮出了水面。

当地人把面酱称作“米送”,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不过锡伯族人一年四季都会吃面酱,不只是春天。而且同样吃面酱,为何有的乡发病,有的乡不发病?专家组成员此时索性和当地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为了不放过任何的细节!

面酱

老乡们详细教了专家组面酱的具体做法:面酱一般由家庭妇女制作,并且是在每年春天制作一年的量,具体方法有两种——馒头法和麦粒法。

馒头法:将麦面做成馒头或者窝窝头样的面块,蒸熟;

麦粒法:将麦粒煮熟。

接下来是两周左右的发酵,然后会将半成品放到阳台或屋顶上晒干,等到阴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纪念日)的时候,再用滚烫的盐水煮沸并冲搅几个小时,这样便制作完成了可供随时食用的面酱——“米送”。

锡伯族人把发酵完成但尚未盐水煮开的“米送”叫做“米送乎乎”。专家们偶然发现,经常有小孩子鬼鬼祟祟地出现在“米送乎乎”制作现场,大人来了,他们就一哄而散,深入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馒头法制作的米送乎乎有甜味,并且盐水煮沸前也可以食用,小孩子会瞒着大人偷吃,互相之间甚至会用米送乎乎请客。

那么妇女是如何接触“米送乎乎”的呢?

妇女在检查发酵程度时,可以看外表性状的改变,也可以尝味道的变化。馒头法制作的米送乎乎在发酵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甜味,所以妇女们基本上靠“尝味”来判断发酵是否完成;而麦粒法制作的米送乎乎发酵过程中不仅没有甜味,而且在半成品阶段是不能吃的,所以妇女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会食用,而是靠“观看”来检查发酵程度。

“米送乎乎”的嫌疑越来越大:

1.它的制作时间和察布查尔病流行期基本吻合,都是在每年的春季。

2.由于加工时要煮沸三到四个小时,毒素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灭活,所以不接触“米送乎乎”的成年男性极少得病,多是孩子和妇女发病。

3.从不发病的二乡,调查发现,家庭都是用“麦粒法”制作面酱,发病最多的五乡和六乡,居民却绝大多数使用“馒头法”。

随后的动物实验和细菌学检查,证实了米送乎乎就是中毒来源,而毒素正是曾经被列为怀疑对象的肉毒毒素。之前的调查中,就已经有人怀疑肉毒素是罪魁祸首了,那为什么后来又不了了之了呢?

“肉毒素”,现在爱美的人肯定不会觉得陌生。肉毒素全称“肉毒杆菌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其毒性相当于等量氰化钾的1万倍,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种生物毒素。在医生的操作下注射极微量的肉毒素,可以松弛肌肉、消除皱纹。在医疗和美容界广泛使用。

肉毒杆菌

19世纪的欧洲,发生过多次因食用腊肠、火腿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科学家们从被污染的食物中提取出了肉毒素,并发现了它的致死机理,不过当时的医学界普遍认为肉毒素只来源于肉类食物,只要烹调得当,注意防范,就可以规避风险。

肉毒素只来源于肉类食物,是当时的权威解释,人们坚信不疑,也蒙蔽了最初调查组的视野,连志浩打破权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肉毒素和米送乎乎的联系,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1.肉毒杆菌是土壤细菌,产生的芽孢可长期存在,察布查尔县农民打麦晒麦均在田地旁的荒地上,麦子容易被芽孢污染,部分面粉也因此含有芽孢。

2.肉毒杆菌是一种厌氧菌,暴露在空气中不具有活性,发酵时容器内的温度在26~35℃之间,发酵过程中的厌氧环境和温度、湿度都有利于肉毒毒素的产生。于是肉毒杆菌及其芽孢便在“舒适”的发酵过程中产生肉毒毒素,引起中毒。

3.肉毒毒素对热敏感,即使是芽孢,在几个小时的盐水煮沸过程中也可以完成灭活,所以男性往往能逃过一劫,因为他们吃下的是经过蒸熟的成品米送乎乎。加热,就是一道生与死之间的沟壑。

最终,专家组成功还原了“察布查尔病”的全貌,并将完整的报告《肉毒中毒——“察布查尔病”的调查》发表在年《中华医学杂志》的第10期。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弄清‘察布查尔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扑灭本病的具体措施。兹将有关临床、流行病学及病因学各方面的材料分别叙述,请国内同道指正……在我们于5月23日离开察布查尔县时,没有新病人发生。今后,地方卫生当局仍应督促检查注意预防措施是否彻底执行。”

疾病病因明确后,察布查尔县卫生部门立即组织力量,销毁了全县尚存的米送乎乎,并向群众广泛宣传该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鼓励大家尽量不做米送乎乎,以及在盐水煮沸前不要食用。

此后多年,察布查尔病在该县销声匿迹。再之后,随着发酵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逐渐取代了家庭自制,察布查尔病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其实人类历史上多的是这样的“怪病”,尤其是那些曾危害一方的传染病,人们一开始往往不知道疾病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更别提预防以及后续治疗,往往只能以“时疫”或者“某地大疫”的名义,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

正是连志浩们的勇敢和细心,才揭开了病魔的真相,在他证明了植物性食品也可以产生肉毒素之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自制臭豆腐,和华北平原地区自制豆瓣酱引起的多起疾病,均为肉毒素中毒,并采取了应对措施,多年以来,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从察布查尔到鸡西,从米送乎乎到酸汤子,人与疾病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年是传染病肆虐的一年,截止到现在,新冠肺炎已在全球确诊余万例,死亡上百万例。唯有中国在新冠问题上,反应最及时,处置最得当,复苏最迅速。这就是无数的连志浩们的功劳,他们时刻准备着出发,准备着探索,准备着将人类带向更光明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yf/1486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