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尿蛋白如何控制需注意2点肾病之友

时间:2025/4/20 11:45:51 来源:水肿

尿蛋白是影响慢性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漏出的量越来越少,对稳定肾功能,阻止病情的恶化越有利。

很多患者病情初期都把焦点放在降低尿蛋白上是正确的选择。但有部分患者在与尿蛋白“斗争”的过程却非常受挫。不得不面临的就是容易复发的问题。

尿蛋白刚降下去没有一段时间,停药或减药后就又涨上来,涨了又降,降了又涨,如此复复,让大家不禁开始怀疑是不是尿蛋白就不能完全消除?

其实尿蛋白并非不能完全控制住。反而是你可能恰恰陷入了误区里。

案例分享:

尿蛋白从3g到完全停药,有2点很重要

前两天,有位之前就诊患者给我私下留言说,最近又复查了,尿蛋白还是减号,尿蛋白肌酐比也查了比较稳定,一直维持正常范围内。

听到这个结果真的衷心地为他感到高兴,三年多时间能保持病情持续稳定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这位患者病情好转后,每次复查都给我发结果,让我帮他看下化验单,问有什么变化,用药需要注意什么,对自己的病情非常负责。

但在这之前他也经历了很多,陷入了误区,耽误了病情,一度导致恶化。

18年6月份,年仅28岁的山东小伙小刘,发现自己左右脚踝及小腿处有紧绷的感觉,看起来稍微浮肿,但当时没有注意,持续了2医院进行检查。

初次就诊,检查报告出来显示:尿蛋白3+、潜血2+、红细胞32,白蛋白15g/L。血肌酐、尿酸尚未明显升高。测量血压略高:/97。

当地医生告诉他考虑是慢性肾病综合征,当即建议他入院,做肾穿刺检查。

他当时一脸懵,赶紧问,医生我才30多,怎么会出现高血压,还得了肾脏病了,不是老年人才会得吗?

在医生给他讲解一番后,还是一再强调让他赶紧回家准备下,准备住院病情不能耽误。回家与家人商量后,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最医院检查,结果差不多。

最终他还是担心耽误病情,抱着忐忑的心情做了肾穿刺检查。

肾穿刺结果显示膜性肾病III期,此时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漏出量已经达到近8克。医生给她进行了大量激素+环L酰AN。经过三个多月的持续控制,尿蛋白定量降到3克左右。后续维持控制半年时间内又陆续降到1克多。本来看着病情好转,可以逐渐停药。

但在19年初的时候复发了,一方面是感染导致病情复发,另一方面环L酰AN的副作用让他很是困扰,自己私下减量药物,导致病情有所反复。

19年春入院2个月,尿蛋白降到有史以来最低

由于考虑要孩子的问题,他想要换药,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方法。接诊后根据他的病情进行了院内外专家联合会诊,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西药调整位小量激素和环Bao素,中医采取口服及特色liaofa,调理内部环境。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病情完全趋于稳定。尿蛋白出院前测量是0.5g,且水肿、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也得到了纠正。

基本上是20年初停药,复查尿蛋白持续维持在0.5g左右,且病理肾功能基本稳定。建议他停药一年内最好3个月复查一次,目前坚持得还不错,结果也很好。

不到1年时间,尿蛋白从3g到完全停药,关键在于两点:

一及时准确明确病理类型,找准病因。同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病情控制住,没有进一步的恶化。当然目前肾病病理诊断,不一定都需要做肾穿刺。膜性肾病现在通过检查血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指标,也可以进行前期判断。

二从根本上解决肾脏问题,而不是单纯降指标。针对肾小球损伤引起的尿蛋白,及时修复受损肾细胞是关键,同时调理肾脏内血流环境,是稳定病情同时预防复发,把病情稳定在最安全范围内的关键。长期护理,定期复查更是保障病情稳定的最后一关。

但相当一部分肾友们在发现尿蛋白升高后,担心病情恶化,非常想要降下来,往往把焦点放在选择药上,却对病因上不加重视,导致控制的路越走越偏。

别着急慢慢来,病情总会好起来,更好的事情还在路上!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wh/1691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