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烧的大概就是这种草——白茅草。
白茅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恶毒的10种杂草之一。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点着了就呼呼地烧,却很难被杀死,它会侵占土地、森林,毁坏农作物……它的叶子有锯齿,那白白的“茅”,看着就吃不下去,连什么草都吃的山羊也不吃它。
看看这幅野蛮生长的样子,一定不陌生吧?
白茅根
这个杂草虽然令农民伯伯讨厌,可它的根——“白茅根”却是一味益处多多的中药,民国时期中西会通派代表人物张锡纯用它来治疗温病、痧疹、水肿、小便不利、咳血、吐血、尿血等症。张氏在他那本传世大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
“白茅恨∶味甘,性凉,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又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着。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注意:张锡纯是提倡用鲜的。药房买干的,效果就差远了。
一味白茅根,治愈水肿
张锡纯在书中还举了一个只用一味白茅根治愈水肿的案例:“一妇人年近四旬,因阴虚发热,渐觉小便不利,积成水肿,服一切通利小便之药皆无效。其脉数近六至,重按似有力,问其心中常觉烦躁,知其阴虚作热,又兼有实热,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肿也。俾用鲜茅根半斤,煎汤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使药力昼夜相继,连服五日,热退便利,肿遂尽消。”
哪种水肿才能用它?
中医水肿,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寒湿伤阳或素体阳虚的“阴水”,一类是湿热伤阴的“阳水”。前者要温阳利水,方药很多;而后者治疗较难。因为治疗湿热要滋阴利水,滋阴多助湿而利水又多伤阴,两难选择。而白茅根就是这样一味滋阴不助湿,利水不伤阴的良药。
简单一点说,白茅根性凉,适合那些热性体质,或有热症的水肿。比如:平时怕热、喜欢吃凉一点的、感觉有内热、手脚心热、小便发黄、舌质发红、舌苔发黄等等。
白茅根汤:肾炎水肿的名方
江西名医万友生有一首治疗湿热伤阴肾炎水肿方——白茅根汤:
白茅根30~60克,薏苡仁15~30克,赤小豆15~30克
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二次,将二次煎出的药液混合。
万老案例:陈X,男性,14岁。患慢性肾炎三年多。尿检常有蛋白、管型和红白细胞。面目周身浮肿,腰痛,尿少色如浓茶,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夜间盗汗。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以上方加味,服药55剂,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手指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