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肩手综合征”,就是脑卒中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最早Davis等()统计发现,其发生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12.5%,常在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而Braus等()报道其发生率为27%。肿胀与疼痛影响患者的有效康复,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手机手指畸形,从而造成手功能障碍。“肩手综合征”也可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或反射性营养不良综合征,痛性营养不良、灼痛及Sudeck萎缩或综合征等。
对于该类病征的脑卒中患者,其手部症状一般为肿胀,并伴有运动受限。患侧手部水肿以手背最为明显,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变浅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肌腱不清。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以患臂悬于体侧时明显。感觉手部有温热感,有时伴潮湿。患手指甲比健侧显白或无光泽。
“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到目前仍然不确切,日本研究者(HirokoYamanakaetal,)基于“肩胛下肌前无髓鞘神经纤维受损”的病因假设,探究“手部水肿和痛觉超敏(Allodynia)与皮肤温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收入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受试者,其中23例为“无水肿”组,32例为“单纯水肿”组,20例为“水肿合并感觉超敏(触摸痛)”组,分别测量其健患侧手食指指尖(具体位置见上图示)温度。该研究在受试者入组时根据水肿状态以及对疼痛的高敏感性来评判。
受试者基本信息如下:
实验时不同的温度情况:
患者被分别分配到舒适组(22.2-25.6℃)和温暖组(25.7-30℃)两组当中。
有报道已指出,对于内囊或硬膜受损害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其患侧手臂的皮肤温度比健侧低。而在该研究中发现,在水肿合并感觉超敏(触摸痛)组,患手食指指尖的皮肤温度比健侧手指高;在较为温暖的环境中,这种差异则会变小,猜测可能的原因为温度升高(温暖环境)对外周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成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在单纯水肿的患者中,健患侧手的食指指尖皮肤温暖则没有显著差异性。
在水肿合并感觉超敏(触摸痛)组中,测量得出的患侧手食指指尖皮肤温度比鼓膜平均温度(作为一种身体内温暖的方法)低:
3种不同水肿状况的患者,其在丘脑或丘脑下区域的梗塞或出血情况:
在水肿合并感觉超敏(触摸痛)组,75%的患者在内囊、皮质白质以及硬膜具有较大的损害:
研究认为,对于轻度的“肩手综合征”,病因可能为臂丛神经后束的传导受到损害所产生阻滞作用;而较严重的“肩手综合征”,则既存在神经传导的阻滞作用,同时在外侧束与后束也出现神经源性炎症。
参考文献:
HirokoY,HidekataY.Relationshipbetweencutaneoustemperatureandhandedemaandallodyniaafterstroke--theetiologyofshoulder-handsyndrome.[J].Clinicalneurology,,55:1-7.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