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及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等,都可能出现水肿症状,医院去就诊。但有些水肿是一种生理反应,如果你遇到了下列水肿,不妨自我诊断一下。
表现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眼睑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水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诊断:特发性水肿,或称为血液循环不畅的水肿。脸部水肿现象经常发生在血液循环代谢能力差的人身上,这个人群包括习惯在睡前大量喝水的人、经常久坐不动的人、经常熬夜的人以及天生代谢差的人。这种水肿在起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自行消退。表现二:在炎夏高温的情况下,有些人特别是身体较胖又不爱活动的人,受环境温差的影响,常莫名其妙地发生下肢水肿,夏天过后,就会自行消退。诊断:反应性水肿。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炎热高温引起体表血管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浅静脉的扩张,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再加上站立或久坐,体液回流缓慢,从而引起下肢水肿,多发于身体肥胖或年龄较大的人。表现三:饮食中摄入盐分多,常常出现下肢水肿。诊断:营养失调性水肿。饮食中盐分过多,且又缺乏某些矿物质时,就容易造成营养失调性水肿。表现四: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女性逛商场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事休息或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水肿可自行减轻、消失。诊断:体位性水肿。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在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因此引起水肿。一些工作时须长时间站或坐的人,如老师、营业员,因重力的关系,血液和水分回流速度减慢而容易在膝部以下部位出现水肿。表现五: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睑、手背、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水肿。诊断:经前期水肿。这类水肿多与月经周期变化和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属正常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时,排尿量增多,水肿及其他症状就可逐渐消退。表现六:服用某些药物后,脸、手、足出现水肿,停药后水肿会逐渐消退。诊断:药物性水肿。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等药物,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导致水肿。
对水肿切不可粗心大意,务必及时查明原因。对上述生理性水肿不必忧心忡忡,更不必乱用药,但如果是由于疾病所致,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生理性水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1.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2.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3.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双下肢。
4.保证良好的睡眠,起居有规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