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

时间:2016-8-30 16:51:14 来源: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3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散布至全部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

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1血流淤滞

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致使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胺,这些物资都可引发血栓的构成

1.2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皮细胞层具有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大血管的作用。

1.3血液高凝状态

先天性:血栓抑制剂的缺少,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后天性: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药物和疾病

2.临床表现

2.1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见的共同特点包括:

(1)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根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丈量,并与健侧下肢对比粗细才可靠,单纯依托肉眼视察是不可靠的。这1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

(2)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

(3)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曲折时,可引发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发;

(4)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发浅静脉压升高,病发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2.2常见类型

(1)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发疼痛(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阳性)。

(2)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边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全部下肢深静脉,成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致使肺栓塞,威逼病人生命。

(3)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大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发注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步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发现。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进程的时间一致,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大而至其临床表现不容易与中心型鉴别。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常因患肢肿胀、疼痛、不能下床活动、医治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视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医治方案、预防及注意事项,让患者能正确了解疾病,更好的配合医治。并且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对疾病的治愈建立良好的信心。

3.2一般护理

(1)病室安静、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

的康复。

(2)饮食宜平淡,忌食油腻、辛辣等食品,进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为避免出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静脉局部加强压迫5分钟,动脉穿刺后压迫10~~15分钟。

(4)说服患者严格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指趾皮温下降2.5~3.5摄氏度。

(5)注意患肢温度、皮温及肿胀程度。急性期逐日丈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医治效果。如患肢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下降、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有产生股青肿或股白肿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3.3患肢护理

(1)室温保持在25℃左右注意患肢保暖。

(2)患肢制动,不得推拿或做剧烈运动。

(3)正确使用弹力绷带。

(4)逐日定时比较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足动脉搏动情况。

(5)丈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长并记录。

(6)静脉穿刺忌选择患肢作为注射对象,并不宜点滴大量高渗糖,少用造影剂。

(7)抬高患肢: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4溶栓的护理

(1)配合医生定期血常规和血凝四项的检查。

(2)运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反复穿刺。

(3)视察口腔、鼻腔、消化道、阴道有没有出血。

(4)视察切口有没有渗血,引流液量、色彩和性质。

(5)视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反应、有没有呕吐,避免颅内出血。

3.5并发症的护理

(1)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2)出血是DVT最常见并发症,在医治护理进程中,周密视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没有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偏向[1]。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实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本组病例中,在首次溶栓医治后第9小时刷牙时3例牙龈出血;第72小时后2例在输液扎上止血带后,前次穿刺点有渗出;第5天后2例患者痔核出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调剂医治方案后症状消失,避免了大出血的产生,减轻了患者痛苦。

3.6健康宣教和出院指点

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避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饮食宜平淡减少食盐摄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黑木耳等下降血液粘稠度食品。给予平淡高纤维、高热量饮食;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当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式,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救治。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点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延续运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4.预防

(1)戒烟,控制原发疾病。

(2)偏瘫患者避免患侧输液。

(3)尽可能避免下肢输液。

(4)尽可能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5)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屡次穿刺。

(6)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7)尽可能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

(8)推行普及留置套管针。

(9)高危人群术后常规抗凝医治。

(10)尽可能避免术后无指征运用止血药。

(11)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12)抬高下肢,初期活动,增进静脉血液回流对大手术后的病人,应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可能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对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初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就应开始做下肢抬高训练。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催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做足屈伸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推拿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排肠肌。

5.小结

通过对部份非手术住院患者回顾性研究,笔者体会到,为了使疾病到达预期医治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对该病患者的护理,除基本措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2周,抬高患肢,不可过度舒展或膝下垫硬枕,指点床上活动;疼痛时遵医嘱给止痛剂,忌推拿和搓擦患肢,以避免栓子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品,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造成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等静脉血栓脱落,收起肺栓塞。不宜穿紧身亵服,以避免血液淤滞;下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增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若有浅静脉炎症时,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时间行走,站立变换负重,加强腓肠肌收缩;密切视察病情变化,如有肺栓塞症状出现,立即平卧,高浓度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溶栓抗凝期间,视察过敏反应及并发症。刺激性药物,饭后服用;定期随防。

参考文献:

[1]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17(5):.

[2] 瘳桂红.医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8(8):34.

[3] 毕上刚.次选择性血管内溶栓医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36(7):.









































安全 女孩误吞电池引化学烧伤榆林家长
白癜风复发难治白癜风常识为何你的白癜风会复发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ystl/98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