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低温症
母猪低温症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等因素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患病母猪多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降至35℃~37℃,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特别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能站立,肛门松弛、脱肛等临床症状,患病母猪一般也无其他病史。
倘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引起死亡。
一、母猪低温症的发病原因
能够引起母猪低温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中毒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等。
猪群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如饲料供应不足、猪舍地面长期潮湿,气温骤降等原因使猪难以适应导致体温下降,多发生在严冬和初春,天气突变是主要诱因,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带仔母猪或怀孕后期的母猪。
个别母猪因外伤造成大出血导致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低温。
有的猪场治疗疾病时,退烧药(如安乃近、扑热息痛、安痛定等,多为过量)使用不当,药物刺激了温感神经,使温感神经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温症状。
营养代谢失衡,造成能量代谢紊乱,体内的酶无法正常运转,抑制了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低温。
某些疾病可以产生内毒素,在其作用下猪肠胃运动减弱,无法将内毒素完全排出可导致低温。中毒因素,如农药中毒,农药中含有汞、砷、有机磷、有机氯等成分,一旦猪只误食会造成中毒;饲料因保存不当发生霉变后饲喂猪只也会造成中毒;中毒严重时有明显的症状,如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但是大部分案例都没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仅表现为体温下降,食欲减退。
猪只感染病原体,由于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或毒血症,一般表现为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
此外,手术也可引发低温,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消毒药,进行体腔冲洗或者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等原因而致体温下降,一般也无特殊症状。
二、母猪低温症的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病猪表现突然发病,被毛粗乱,瘦弱,体温降到36℃以下,严重的可降至35℃以下,精神高度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少或废绝,卧地不起,嗜睡,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肋骨显露,畏寒打颤,耳鼻冰冷,呼吸缓慢,结膜、口舌黏膜苍白,有时呕吐或流涎。
有的母猪大便正常,有的大便干燥呈粒状,有的表现腹泻,尿量减少。怀孕母猪易早产、产弱仔或死胎,空怀母猪延期发情。
病程一般7~10天,严重者昏迷最终衰竭死亡。剖检病猪可见皮肤、可视黏膜苍白,心肌松弛,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其他器官则未见明显病变
三、母猪低温症的综合防控
母猪低温症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同时进行补液、强心,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也可采用中药和西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此病广大养殖朋友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针对性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改善粗放的养殖环境,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避免圈舍潮湿,为猪只创造一个温暖、干爽的生长环境;正确保存饲料,避免出现霉变现象,饲料喂量要保证,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有条件的可以投喂适量青绿饲料(应防止发生农药中毒)。
2、药物控制一旦母猪出现低温症,在消除病因、加强饲养管理的前提下,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方案一:按患猪体重的大小,取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取红糖~g,加适量开水溶解,候温,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等)控制继发感染。
方案二:党参20克,黄芪15克,附子15克,白术15克,当归20克,干姜15克,川穹12克,砂仁12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用3天。
方案三:根据猪的体重并参考药物的使用说明书,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即ATP)、辅酶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每天1次肌肉分点注射(或者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进行静脉输液处理),连用3天;有条件的猪场还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人工盐和酵母片;必要时可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噻呋钠粉针)控制继发感染。
3、饮水保健饮水中可添加复合多维、口服补液盐、黄芪多糖等,连用5~7天,要保证清洁饮水的供应。
四、小结
母猪低温症的治疗原则要以升温为主,进行标本兼治,主要思路是加强循环系统功能,调节体温,补充能量,促进细胞代谢和机能恢复,维持有效的代谢循环。
本病的预防要在日常管理上多下功夫,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严寒刺激,科学饲喂,避免母猪过肥过瘦,加强母猪的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母猪低温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理想的养殖效益。
成都凤凰饲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