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病人护理知识题型

时间:2019-3-6 4:47:01 来源:水肿

右下方可以联系老师哦,或者直接加我QQ

9、12-心脏复苏药主要的给药途径是

A、心内注射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D、气管内给药

E、肌肉注射

10、12-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A、心尖区

B、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胸骨上段1/3交界处

D、胸骨左侧

E、胸骨右侧

11、12-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

A、心前区叩击

B、心脏按压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按额托颈,保持呼吸道通畅

E、心内注射

12、12-在意外事故现场,对受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

A、听心音

B、观察心尖搏动

C、测血压

D、作心电图

E、摸颈动脉搏动

13、12-心脏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

A、肺水肿

B、急性肾衰竭

C、急性肝坏死

D、脑缺氧和脑水肿

E、心肌缺氧性损伤

14、12-心跳、呼吸骤停时心电图表现可为

A、心房扑动

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心动过速

D、病理性Q波

E、心室纤颤

15、12-心脏骤停最主要的病因是

A、心肌病

B、急性心肌炎

C、主动脉瓣狭窄

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E、溺水

16、12-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内容包括

A、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循环、脑复苏

B、人工呼吸、恢复循环、药物治疗

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恢复循环

D、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电除颤

E、开放气道、恢复循环、药物治疗

17、12-心肺复苏时,判断意识及反应的时间不得超过

A、5s

B、6s

C、8s

D、10s

E、15s

18、12-小儿心肺复苏过程与成人相似,但其胸廓按压幅度要小于成人,婴幼儿按压幅度为

A、0~1cm

B、1~2cm

C、2~3cm

D、3~4cm

E、4~5cm

19、12-心肺复苏成功后,为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俯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E、半坐卧位

二、A2

1、12-患者男性,52岁,因四肢乏力12小时,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抽血:K+2.11mmol/L,C.3mmol/L。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可能的病因是

A、药物中毒

B、低钾血症

C、冠心病

D、贫血

E、窒息

2、12-患者男性,47岁,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判断心脏按压是否有效的主要方法是

A、测血压

B、呼喊患者看其是否清醒

C、触及桡动脉搏动

D、触及颈动脉搏动

E、胸部起伏

3、12-患者男性,59岁,患冠心病20年,某日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时下压胸骨的深度至少

A、1~3cm

B、3~5cm

C、5cm

D、6~7cm

E、7~8cm

4、12-患者男性,30岁,在高空劳作时不慎跌落,意识丧失,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在对其进行开放气道时应采取

A、托颌法

B、仰头举颏法

C、抬颌法

D、举颌法

E、后仰法

5、12-患者女性,70岁,护士巡视时发现其突然意识丧失伴抽搐,呼吸断续,瞳孔散大,在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应为

A、15:1

B、15:2

C、30:1

D、30:2

E、30:4

6、12-患者男性,59岁,患冠心病20年,某日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的频率是

A、60次/分

B、70次/分

C、次/分

D、次/分

E、次/分

7、12-患者女性,34岁,护士巡视时发现其突然意识丧失伴抽搐,呼吸断续。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该患者可能属于

A、生物学死亡

B、脑死亡

C、心脏骤停

D、终末事件

E、临床死亡

答案解析来啦

9C

心脏复苏药用药途径首选静脉输注,其次为气管内给药,最后选择心内给药。

10、B

建立人工循环时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与胸骨长轴重叠,然后将定位之手放下,将掌根重叠于另一手背上,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地猛压。

11、B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   检查有无脉搏,方法:在开放气道情况下进行,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示指和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及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表明心跳已停止。   建立人工循环时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与胸骨长轴重叠,然后将定位之手放下,将掌根重叠于另一手背上,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地猛压。按压频率为次/分钟。成人按压深度为5cm。A——气道通畅(airway)   抢救心搏、呼吸停止的病人时,气道通畅是首要措施。清除病人口鼻咽腔异物。   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由于舌附于下颌,若将下颌向上抬,并向前移,舌将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开放。打通气道的方法有   以下两种:   (1)仰头举颌(颏)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但要注意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2)托颌法:如有颈部损伤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安全,具体方法为用双手置于病人头部两侧下颌角,肘部支撑在病人躺的平面上,用力向前上托起下颌,并使头向后仰。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气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为呼吸停止。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大多数呼吸或心搏骤停病人均无呼吸或呼吸异常,不规则呼吸。若判断为无呼吸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在不能确定通气是否异常时,也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是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30:2。实施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开始胸外按压。B——恢复呼吸(breathing)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2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但过度通气可能有害,应避免。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具体方法:将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病人鼻孔,另一手的拇指将病人口部扳开,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口贴近病人的嘴,将病人口部完全包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为了减少胃肠胀气发生,对大多数成年人规定2秒以上给予10ml/kg(~1OOOm1)潮气量,可提供足够的氧合。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地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并吸入新鲜空气,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2)口对鼻人工呼吸   有些情况下,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病人口部完全紧密地包住等。这时应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具体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病人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下颌,并使口部闭住,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日包住病人的鼻部,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   (3)呼吸囊(简易呼吸器)应用   在未能进行气管插管时,面罩呼吸囊加压通气,每次可压入~0ml气体,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现场应有第二抢救者或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保证有效复苏。无论是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30:2。   抢救者完成5个30:2的按压/通气周期后再评价呼吸循环呼吸体征,如仍无呼吸循环征象,继续心肺复苏,如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应将病人置于恢复体位。

12、

E诊断是否心跳停止的标准是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13、D

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害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是复苏后处理的重点之一,其重点在于防止和减轻脑水肿。

14、E心搏骤停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①心电活动完全停止,呈水平线,或仅有P波;②缓慢无效的心室波;③心室纤颤。

15、D

引起心脏骤停可以是心脏本身(心源性)的原因,也可以是非心脏性(非心源性)的原因。1.心源性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2.非心源性原因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等。

16、C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17、D

心肺复苏时,判断意识及反应的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18B

小儿心肺复苏过程与成人相似,但其胸廓按压幅度要小于成人,婴幼儿按压幅度为1~2cm。此题为记忆性题。

19、D

心肺复苏成功后,为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的体位是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二、A2

1、B

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血清钾测定血K+<3.5mmol/L时,出现症状即可作出诊断。但在缺水或酸中毒时,血清K+可不显示降低。此外可根据心电图检查,多能较敏感地反映出低血钾情况,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增宽、双相、倒置或出现U波等。根据题干给出抽血回报K+2.11mmol/L,便可做出诊断。

2、D

判断心脏按压是否有效的主要方法是触及到大动脉搏动,大动脉包括颈动脉和股动脉。

3、C

心脏按压时下压胸骨的深度至少5cm,此题选择最佳答案。

4、A

一、托颌法:1.救护人员将手放置在伤病员头部两侧。2.握紧伤病员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3.如伤病员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4.如果需要行口对口呼吸,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则将下颌持续上托。此法适用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成人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儿童、婴儿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度角、30度角。二、仰面抬颈法病人去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三、仰面举颏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颏外之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四、托下颌法术者位于病人头侧,两肘置于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双手抓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颏向前、头后仰,同时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五、后仰法高昏迷病人插胃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应采取的后仰法。

5、D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应为30:2。

6、C

按压按压频率为次/分钟。成人按压深度为5cm。

7、C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1.心音消失2.脉博摸不到、血压测他出3.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5.瞳孔散大6.面色苍白、青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如何治疗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ystl/1095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