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胡某,男,37岁,已婚,农民。年5月15日初诊。患者久居湿地,近一月来全身逐渐水肿。
现症: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舌苔白腻,脉沉缓。请与鼓胀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水肿;中医证候诊断:水湿浸渍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全身逐渐水肿,下肢明显为主症,中医辨病为水肿。全身逐渐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舌苔白腻,脉沉缓,属于水湿浸渍证。久居湿地,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液犯溢于肌肤发为水肿。病变部位在脾,病性属本虚标实证。京师杏林医学教育
中医类证鉴别:水肿与鼓胀两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中医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剂: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