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8日)立秋
却遇上了加长版三伏天
8月21日才是末伏最后一天
当立秋撞上了三伏天
如要用一个词形容天气,
一定是“暑湿”
立秋暑湿有四苦重浑身困重疲劳祛湿最重要感觉浑身特别困重疲劳,像穿着湿透了的衣服,尤其是四肢、关节和头,非常沉重酸疼。
对策:祛湿最重要。多吃绿豆、西瓜、薏米、鸭肉等食物;多按按劳宫穴,可清心火、除湿热。
阴暑湿重阳气衰养脾助升阳暑湿重会导致身体的阳气易衰,阴气加重,阴盛则伤阳气,正不压邪,会出现大便稀而不爽快、腹泻、尿少等。
对策:养脾助升阳。立秋后祛湿养脾最重要,多喝点滋养脾胃的养生粥,如莲子粥,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糯米克共煮。
黏内脏黏滞不适运动微出汗湿气大了,皮肤感觉黏黏的,连内脏也黏滞起来,这就导致有些人出现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
对策:运动微出汗。适当出汗有助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出微汗适合的运动。
湿代谢差腿脚肿睡前泡泡脚暑湿邪气趋下,很多人容易腿肿、脚肿。此外,湿气会加重脾和肾的负担,使得湿气积聚在下肢代谢不出去。
对策:睡前泡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当立秋撞上了三伏天
如果还要用一个词形容天气
一定是“秋老虎”
赶跑四大穴位“秋老虎”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秋老虎”发威时不少人会总是感到心里烦闷。这主要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加上这个季节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引发心脏病复发。
建议: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建议: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立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荤素搭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体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建议: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近期疏于保健有关。
建议:“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当立秋撞上了三伏天
暑湿感冒还没走
风燥感冒也要防
暑湿感冒有些保健常识的人都知道,葱、姜、糖是应对感冒的老三样。感冒后喝碗葱白姜糖水发发汗,就能好得快些。其实,这老三样只是对风寒感冒(即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有效,对暑湿感冒则是令其火上浇油的大敌。因为姜、葱都是辛温食物,能发汗,然而暑湿感冒在治疗上应以清暑解表为原则。所以,这类可以助长热势的食物要忌食。
建议少吃红肉等肥甘厚味的东西,适当多吃些冬瓜、薏米、扁豆、红小豆等,可以用薏米熬粥,早晚各喝一碗。
风燥感冒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会逐渐变得干燥,进入风燥感冒的高发期。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燥补水,就会加重感冒的病情。
专家建议:饮食方面重点放在滋阴润燥上,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比如梨、藕、葡萄、荸荠。西瓜就别吃了,因为西瓜过于寒凉,立秋后食用,容易诱发腹泻。
除了水嫩嫩的果蔬,还有一样干果润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风燥感冒。解燥润肺效果好的是甜杏仁,可以当成加餐的零食吃,也可以将10克杏仁磨成粉,加点冰糖冲着喝。中医认为冰糖具有润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
当立秋撞上了三伏天
“贴秋膘”也有些不一样了
今秋贴秋膘不吃肉“贴秋膘”是传统说法,过去是为长点脂肪,以备冬天御寒用,所以以吃肉为主。而现在食物丰盛,真正要补的其实是“菜、酵、薯”。
绿菜为主,补维生素夏季饮食,人们大多以瓜果类为主,其中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不高。所以立秋后可选择应季绿叶菜,如菠菜、芥蓝、莴笋等,以防止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皮肤粗糙、呼吸道易感染等。每天所摄入的绿叶菜的量应为三两到半斤。
发酵食物,帮助消化夏天人们食欲不振,又多吃寒凉,胃肠消化功能较弱。秋天不妨多吃些发酵食物,如馒头、醪糟、酸奶、豆豉等。
薯类为先,预防肥胖秋季是薯类出产旺季,有事没事吃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很有益处。薯类食物属于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含量也丰富,另外它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及由此引发的多种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等。
长按指纹可直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