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後按摩這幾個穴位緩解下半身水腫

时间:2017-6-15 22:50:14 来源:水肿

春風愈來愈暖,衣衫也愈來愈薄。積累了一冬的臃腫,再加上春季的濕重,水濕容易貯留在身體內,而加重水腫的問題。很多女士也為此擔憂,不想因水腫而變肥。除了上次介紹的幾款去濕食材之外,穴位按摩也是很有療效的方法。

1.風市穴。久坐在辦公室的人士,長期不活動,下半身容易會發脹。按摩風市穴可以緩解這類問題。風市穴位於大腿外側,當身體直立時,雙手下垂於大腿旁,中指指尖處即為風市穴。按摩此穴可幫助消除浮腫、改善下肢麻木痠痛的症狀。平日可以拇指按壓,由輕至重,至有痠痛感,20-30次即可。

2.環跳穴。「跳」即跳動,陽氣盛,古代中醫書籍已記載此穴療效的部位:「偏風、半身不遂、髀樞(股骨)痛不可舉、腰脇相引急痛,腰胯痛不得轉側、冷風濕痹、痹不仁、股膝痠痛、脛痛(小腿骨痛)不可屈伸、足麻痹、風疹。」環跳穴屬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位於臀部外側(如圖示)。按摩時以手指關節按壓,20-30次即可,有助改善下肢氣血的循環,幫助減輕水腫及改善腰腿痠痛的情況。

3.八髎穴。八髎穴一共有八個穴位,位於骶椎,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孔中。手握拳頭扣擊20-30下,至有痠痛感即可,有活血化瘀,疏通氣血的功效。「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長期久坐,容易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腰痛、水腫、下肢牽引不適等問題,故此建議每隔一時不妨敲打幾次八髎穴,以達未病先防之目的。

4.足三里。膝蓋下面三寸處即足三里。「祖傳每月初八天,連續灸足三里,僅此而已。」古籍記載按摩足三里有延年益壽的效果。按摩時,分別以左右大姆指針對兩膝足三里穴各按摩20-30次。

5.太溪穴。太即「大」。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原即原動力的意思。腎主水,與水液代謝有密切的關係。太溪穴位於足內踝尖與足跟腱水平連線處。用手指按壓此穴時,可感覺到脈搏跳動。腎乃先天之本,與生長、發育、生殖有關。平日按摩此穴,可幫助養腎,而且改善周身氣血循環,緩解水腫同時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甲氧沙林溶液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zl/732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