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夏季中医养生17夏季生活保

时间:2017-3-28 2:36:58 来源:水肿

四、睡眠篇

  有些人一到夏天就特别发愁睡眠,尤其在南方,潮湿闷热的空气使得人彻夜难眠,因此很多人喜欢到室外纳凉,深夜甚至凌晨才能入睡。正如杜甫在《夏夜叹》中所写: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仲夏就是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空调,有了凉爽的室内环境,但是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仍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一部分人是因为体弱不能耐受空调的寒凉,而另一部分人却是夜间上网、看碟通宵达旦,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他们不知道保证睡眠对于养生是多么重要。睡眠不足和不正确的睡眠习惯都会损害身体健康。广西中医学院的刘力红教授认为:人的睡眠实际就是一种归根,一种复命,即恢复生命的活力,是人体阳气得到收藏、得以蓄养的过程,没有复命,生命就难以延续。

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调整好睡眠,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

  1.睡眠的机制

  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寤(醒)属阳,寐(睡)属阴。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人昼寤夜寐实际上就是顺应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早晨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旺盛,人的阳气也开始升发,从内而达外,身体处于宣发的状态,意识和身体都从睡眠状态中被唤醒,各种生命活动开始运行;到了晚上,随着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阳气也内藏,阳入于阴,阴气占主导地位,生命活动减慢,就应该睡觉了。《黄帝内经》中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作息规律。

  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营即营气,是由人体食入的水谷精微化生来的一种物质,它运行于血脉之中,有推动血液运行和化生血液的功能。卫即卫气,是由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清气化生的分布在人体肌表的物质,有防御和抵抗外邪侵犯的作用。卫气在外,故属阳,营气在里,故属阴。

  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黄帝内经》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是说在早晨卫气从身体内部达到人体的表面,给予人活力,人就从睡梦中醒来,在卫气的保护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到了晚上,卫气必须进入营阴,进行补充,人就应该睡觉了,这时卫外的功能就减弱了,这也是经常熬夜的人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既然卫出则醒,卫入则睡,那么如果卫气到了该入里的时候没有入里,流连在外,不能入阴,人的精神继续处于活跃状态,就会出现失眠。

  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中医认为神静则寐,神动则寤;而心主神明,所以心气舒畅,情志条达,才能安然入眠,不容易惊醒;如果心中抑郁,情绪不畅,就会失眠,或睡眠不实,易被惊醒。

  2.珍贵的睡眠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

  古人认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劳作,能好好地睡上一觉是最好的享受,所以说不用求什么长寿的方子,只要能安静平稳地睡个好觉就够了……觉睡足了,第二天醒来时才能精力充沛,这样就和神仙差不多了。古人很重视睡眠养生。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睡眠有五方面的作用:

  促进发育 消除疲劳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需要更多的睡眠,因为睡觉的时候血浆中生长激素可连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儿童身高增长。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脏养五体(即躯体和四肢),所以全身气血调和,体温、心率、血压、呼吸下降,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保护大脑

  脑需要精气的濡养,才能精神情志正常,睡眠使人体的精气能较多地上升至头目。所以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委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使人恢复精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可以保存智力和体力,还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睡眠可以使免疫器官产生更多的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还能促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现代医学在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病等疾病时会鼓励病人多睡觉。

  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在睡眠时,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清除过程加强,充足的睡眠可使皮肤光滑滋润。反之睡眠不足或长期失眠的人则会颜面憔悴,眼袋松弛,毛发干枯,面生痤疮,正如俗语所说男要吃,女要睡,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美容护肤法宝。

  3.夏季睡眠时间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早到什么时间适宜呢?古人认为不宜在鸡鸣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起床。那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可以等暑热之气消散后,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时间比其他季节稍晚一点儿,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时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子午觉是古人的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的目的。子时是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极衰极盛的时候,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应该要静卧休息,让气血慢慢恢复正常。尤其是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错误地认为只要睡够8小时,什么时候睡觉都一样,这是大错特错了,子时不寐,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养护,不仅睡眠质量差,还会出现皮肤粗糙、长黑斑、面色发黄等现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应该及时入睡。

  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么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时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闭目养神,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尤其夏季更应提倡。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阴阳变化进行调整。夏季,以暑热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湿热重,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许的午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换来下午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应在30~5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还会使人醒来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适得其反。

  4.不同年龄的睡觉时间

  足够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环境因素等来确定最佳的睡眠时间。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这是由人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的。婴幼儿处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还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也需要较多睡眠时间;有人以为老年人睡眠时间可以少一些,恰恰相反,老年人需要比青年人更多的睡眠时间。因为老人气血两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有昼不精,夜不瞑的现象,就是说白天没有精神,但晚上又睡不着,但是这并不表示生理睡眠时间需要减少。相反,由于老人睡眠质量差,易醒,反而应适当增加睡眠的时间,尤以午睡为重要。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大患。《古今嘉言》也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思则就枕。

  睡眠时间还多少与性别有关,通常女性比男性平均睡眠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分泌差异有关。一般来说,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婴儿14~15小时,学前儿童

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成人8小时,老人9~10小时。

  5.睡眠要重质量

  睡眠要发挥其作用,质量是关键。既不可少睡也不可多眠。科学发现:短时间的优质睡眠比长时间的低质睡眠能使人体得到更好的休息。有些人即使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也可以精神抖擞、生龙活虎。正如东晋张湛著的《养生要集》中的神仙图中有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多眠,神放逸。认为久卧伤气,使阳气、精神懈怠。由此可知,多睡不一定符合养生要求。

  成年人过多地睡眠可造成大脑皮层抑制,使大脑细胞缺氧。例如有的年轻人在节假日一睡就是十几个小时,反而造成精神委靡、食欲不振。所以睡眠时间要适当,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高质量的睡眠应该是:①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②睡眠深:呼吸均匀,无鼾声,不易惊醒;③睡眠安稳:睡中梦少,无噩梦现象,夜间不易醒;④清醒快:早晨按时自然醒,精力充沛;⑤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6.怎样得到好睡眠?

  睡眠姿势

  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想要得到好的睡眠,要先睡心,后睡身。正如苏轼曾经说过的:吾初睡时,且于床上安置四体,无一不稳处。有一未稳,须再安排令稳。既稳,或有些小倦痛处,略加按摩,便闭目调息。呼吸均匀后,四肢虽痒,也不可稍动,务在定心胜之。如此则四肢百骸,无不和通。睡思既至,虽寐不昏。意思是,刚刚睡的时候,先调整好身体的姿势使之放松,当姿势稳定了之后,要是觉得某一处酸痛,就稍加按摩,闭目调整呼吸。呼吸均匀后,即使皮肤还有些痒,也不要动了,关键是要静心,这样过了一会儿,全身的气血就会相通。这时睡意便很浓了,可以入睡了,但又不会觉得头昏沉。

  那么,怎样安置四肢才算是最健康呢?

  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养生家认为行走坐卧都要遵行一定的规律,才能自然不求寿而寿延。每个人的睡姿都不能完全一样,以体位来分,可分为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古人在睡姿方面有很多记载:常人宜右侧卧 孔子在《论语》中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时不能像尸体一样僵硬地仰卧,以侧屈为好。《道藏·混元经》说: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这些古话都说明了侧并蜷卧是最好的睡姿。中医认为,夜晚属阴,身体蜷起,有利于在夜晚敛阴。而且侧卧能够益气活络,不容易造成噩梦或打鼾。这与现代科学的研究相一致:仰卧容易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或打鼾,侧卧则会缓解这些症状,有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更应该侧卧。

  俯卧也不利于健康。虽然气功家常说侧龙卧虎仰瘫尸,认为侧卧利于调青龙,使肝脉舒达;俯卧利于调白虎,使肺脉宣降,但现代研究发现,俯卧不利于呼吸和心肺血液循环,容易造成面部水肿。

  《释氏戒律》说:卧为右侧。《续博物志》说:卧不欲左肋。说明古今医家都认为常人右侧卧为最佳卧姿。这是因为心脏位于人体的左边,右侧卧位可以使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减轻心脏负荷,使血液输出量增多。另外,右侧卧时肝处于最低位,进入肝脏的血液就会增多,有益于肝脏;右侧卧时,胃及十二指肠的出口均在下方,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促进食物消化。故《老老恒言》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孕妇宜左侧卧 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可直接压迫腹主动脉,使子宫供血量骤然减少,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和脑功能。但是孕妇宜取左侧卧而不是右侧卧,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因为大约有80%的孕妇子宫向右倾斜,右侧卧会压迫右侧输尿管,产生尿潴留倾向,长期可能导致右侧肾盂肾炎。而且,右侧卧可压迫腹部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不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因此左侧卧最利于胎儿生长,可以减少妊娠并发症。

  婴幼儿的睡姿 婴儿还不能主动翻身,而且颅骨软嫩,还未成形,俯卧时间过长,易受压变形,还会造成面部五官畸形。长期一侧卧或仰卧也易使头颅发育不对称。因而婴幼儿睡觉时,应在大人的帮助下每隔1~2小时变换一下体位。

  老人及病人的睡姿 老年人以右侧卧最好。尤其是有心衰及咳喘病史的老人,当这些病急性发作时宜取半侧位或半坐位。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宜取患侧卧位,使胸水保持在较低的位置,有利于肺的呼吸运动。有瘀血症的心脏病人,一般不宜取左侧卧,避免加重心脏的负荷。有肾脏疾病的病人,头部一定要高于下肢,正如《千金要方》中孙思邈所说的:凡人眠勿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

  卧具选择

  枕头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因此卧具,也就是床和枕头的选择很重要。

  高低适宜。中国有句古话说高枕无忧,事实恰恰相反,过高的枕头有损健康。《显道经》曾指出:枕高肝缩,枕下肺蹇。即是说枕过高影响肝脉疏泄,枕过低则影响肺气宣降。现代科学表明,枕头过高,会使颈椎和胸椎、腰椎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间长了易患颈椎病。枕头过低,易造成面部或眼睑的浮肿。所以在《老老恒言·枕》里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就是说侧躺的时候,头部压在枕头上之后的高度要与肩同高,这样的高度能使脊柱在水平面上成一条直线,不会导致脊柱的侧弯。而且此高度在平躺的时候也最舒服。

  枕头的硬度、弹性和形状。《老老恒言·枕》说:凡枕坚实不用。因为睡在过硬的枕头上面,头部与枕头的接触面积较小,人就要有意识地通过收缩颈部的肌肉来保证头部不会侧偏,累了一天的颈肌在睡觉的时候也得不到休息,会因过度疲劳导致颈部的酸痛,也容易发生落枕。另一方面,过软的枕头也不利于健康,头在太软的枕头上会增大头和枕头的接触面积,压迫到头部四周的血管,头部血流不畅就造成睡眠轻,容易被惊醒。

  枕头还应有一定的弹性,若枕头弹性过强,会使颈部肌肉被动收缩,得不到充分放松,头部也容易侧偏,从而造成颈椎的变形。所以选枕头要以头部有一定的承托感,又不感到颈部肌肉紧张为宜。枕头还要有一定长度,《老老恒言·枕》中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人在睡觉时总是要翻身,不断改变体位以防止身体某一部位被压迫时间过长,所以枕头要有足够的长度,否则翻身时头落下枕头会突然惊醒而影响睡眠。

  夏天要经常晒枕头。夏季头部容易出汗,头部分泌的汗渍、油垢和嘴巴流出的口水不断浸染枕头,使得枕心更易成为藏匿病菌的地方,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所以,夏天我们在定期清理房间的同时,不要忽略枕芯的卫生问题。仅仅清洗外表的枕巾和枕套,是治标不治本,枕芯内的污秽气味和病菌是不能被同时除掉的。用麦稻、芦苇、棉絮、草药、豆壳等植物原料和羽绒、太空棉等材料填充的枕芯都容易吸附汗液。这些隐藏在枕芯的灰尘和有机物质等容易藏匿和滋生病菌。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最好能把枕芯布拆开换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对于比较潮湿的房间,枕芯最好是每星期晒一次。枕芯晾晒之后松软无异味,更让人感觉舒适,不仅卫生也有助于睡眠。如果是用米糠、荞麦皮等植物原料做成的枕芯,最好能定期更换。

  枕芯 即枕的内容物。它既关系到人睡眠的质量,又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采用不同的药物加工制成枕芯,并以此枕芯做成的枕头称为药枕。药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睡眠伴药枕、闻香能治病。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在枕头里放上中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一则明目枕的记载说: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延年秘录》里记载了菊花枕,《遵生八笺》记载了磁石枕等,用其清脑明目、安神定志。药枕的保健作用在于枕内的中药具有挥发性,中药微粒子通过头部的温度和头皮的毛孔吸收入人体内,通过经络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另一途径为通过鼻腔吸入人体,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此所谓闻香治病的道理。当然枕套面料就要采用纯天然织物,透气性较好。

  药枕的使用要贯彻辩证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疾病和季节环境的变化来辩证处方,对症施枕。如小儿宜选小米枕,以利头部发育;老人宜选健身丁公枕、菊花枕;阴虚火旺体质宜选绿豆枕、黑豆枕;阳亢体质宜选夏枯草枕、蚕砂枕;耳鸣、耳聋患者可选磁石枕;目暗目花患者可选菊花枕、茶叶枕和决明子等明目枕;神经衰弱者、心脏病患者可选琥珀枕、柏子仁枕;高血压患者用绿豆、晚蚕沙充枕芯,有清热、明目、治头痛的功效,夏天散热性能也较好,其他如菊花、决明子、油甘子叶作枕芯对高血压患者也颇适宜。夏季暑热炽盛时,可以用香草、野菊或用泡过的茶叶晒干后做枕芯,清香扑鼻,有助于人们舒适入眠。荞麦皮做的枕芯软硬适度,冬暖夏凉,也是比较合适的枕芯。

  床铺 俗话说:睡得好,胜吃药。床铺的外观和软硬度直接影响到睡眠。有很多人一直认为睡硬床比睡软床可以睡得更香,对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脊椎也更有好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现代科学发现坚硬的床面不能适应人体曲线的需要,容易对肌肉和脊椎造成负担和损害。而过软的床,使躯干形成弧形,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负荷过重,增加腰椎生理弯度,长期下去会引起腰痛,特别是原有腰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病的患者,久睡软床会使症状加重。儿童和青少年,脊柱还没有完全成形,睡过软的床会导致脊柱畸形。理想的床铺应该是软硬适中,以在木板床上铺垫约10厘米厚的棉垫的软硬度为最佳。这样厚的棉垫能适应人体表面曲线的需要,保持脊椎的正直和正常的生理弧度,对健康大有益处。

  床铺除软硬度要适合外,还要注意其高度。《老老恒言》说:床低则卧起俱便。是说低的床对上下床都是很方便的。床铺的高度一般约以40~50厘米为好,即略高过就寝者膝盖,下床时伸腿就够得着鞋子,上床也不用费力。若床铺太高,睡眠时会有一种紧张感,担心睡着时摔下来,从而睡得不踏实,尤其是对腿脚不利的老年人来说就更不方便了。若床铺太低,被褥通风不良,易于受潮湿,而出现关节痛或肌肉痛的症状。而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密度较氧气大,容易沉积在较低的位置,床过低不易于呼吸新鲜的空气。

  睡眠方向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

  四时阴阳定东西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保生心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这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是一致的。

  《老老恒言》中也说: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为人体阳气的总会之处,人体的最上方,是气血升发的方向,而中医认为东方能够升发万物之气,故头向东卧,可保证升清气,降浊气,使人气血调畅,头脑清楚。

  避免北首而卧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是说头不能向着北方,墙的北向也不宜放床。《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首勿北卧,谓避阴气。古代养生家在这一点上基本一致。认为北方属水,属于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头向北卧时阴寒之气直接伤人体的元阳。但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头朝东,脚冲西,和地球磁力线方向垂直。如果人的睡眠方向与地球磁力线方向垂直,地球磁场就会影响人体生物电流。人体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就必须消耗大量热能来提高代谢能力,睡眠自然受干扰。所以要头朝北,脚朝南。不同的学术体系,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夏季中医养生》一书,由







































武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zl/66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