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

时间:2017-1-3 5:09:21 来源:水肿

12、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措施理

1)溶血反应

预防:

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进行“三查”、“八对”,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

处理:

①若怀疑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保留血标本和剩余血送检验室重新鉴定。

②给予氧气吸入,保持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③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黛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⑤有休克症状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和护理。

2)发热反应

预防:

①严格管理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必须严格、准确地进行输血前检查。血液发放、输注必须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杜绝一切人为差错。

处理:

①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②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过敏反应

预防:

①既往有输血过敏史患者,可在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物以预防和减轻过敏反应。

②输血前15分钟要缓慢滴。

处理:

①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

②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O.1%肾上腺素0.5~1.0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4)循环超负荷

预防:

①对于慢性贫血、婴幼儿、老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②一般应输红细胞,不应输全血以防止血容量增大。

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血和输液。

②让患者取半坐位,给氧。

③利尿,强心,必要时可放血以迅速降低血容量。

5)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

①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②应加强血库管理。

③在发血和输注前应注意检查血制品外观。

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血、输液,收集所输血液、药液及其输注等有关用具进行检验。

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6)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1)低体温

预防:

大量输血前在室温下将库血放置片刻,使其自然升温,20度左右为宜。

处理:

①快速输血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②注意保暖。

③随时观察病人皮肤颜色,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

(2)出血倾向

预防: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大量输血前,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病情,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处理:

①遵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②遵医嘱给予钙剂。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枸橼酸钠中毒

预防:

①大量输血,监测血电解质,ph值。

②注意观察有无枸橼酸钠引起的低钙情况。

处理:

①应给予钙剂,防高血钾。

②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给予5%碳酸氢钠纠治。

13、鼻饲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食物返流,误吸

预防:

①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

②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

③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如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④每次鼻饲量不超过ml。

处理:

①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误吸物,并抽吸胃内容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

②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鼻饲管堵塞

预防:

①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②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未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③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

处理:

①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注射针筒抽吸,排除堵塞。

②报告医师,必要时立即更换鼻饲管。

3)胃管脱出

预防:

①放置胃管后,嘱病人及家属注意胃管勿拔除。

②放置胃管后,在出鼻孔处贴小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

③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

处理:

①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

②按医嘱重新置胃管。

③重新置胃管后,加强看护。

4)腹泻

预防:

①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妥善保存,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②鼻饲液温度以37~40℃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

③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处理:

①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

②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

③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药。

④频繁腹泻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5)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胃出血

预防:

①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或硅胶胃管。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②长期留置胃管,应用石腊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③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

处理:

①鼻腔黏膜损伤引起出血较多时,可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条填塞止血。②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16万U加入20ml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

③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

④胃出血时通知医生,暂停注入鼻饲液,遵医嘱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药物。

14、吸痰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气道粘膜损伤

预防:

①选择合适型号的优质吸痰管。

②吸痰动作应轻柔,吸痰前应润滑吸痰管,零压进,负压出。吸痰手法应是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③根据病人情况及痰黏稠度调节负压,成人~mmHg,儿童~mmHg。

④每次吸痰的时间15s,不可过长时间吸痰和反复多次插管,造成黏膜损伤。

⑤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处理:

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时,如口鼻腔黏膜损伤,可外涂抗生素软膏;若气管黏膜损伤,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人。

2)加重缺氧

预防:

①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高流量氧1-2分钟。

②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

③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④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处理:

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3)感染

预防:

①采用无菌吸痰管,吸痰前检查无菌吸痰用物、吸痰管有无达到无菌要求。

②吸痰用物固定个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盘内物品应每班消毒更换。

③操作者吸痰前认真洗手,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④若鼻腔、口腔和气管切开处需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鼻腔或口腔。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

⑤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内菌群在吸痰过程中带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⑥避免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减少感染发生率。

处理:

如发生感染,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可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15、鼻导管吸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氧中毒

预防及处理:

①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②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③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定期做血气分析。

④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

⑤密切注意观察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

2)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及处理:

①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治呼吸道黏膜干燥。

②向张口呼吸的病人解释、宣教,尽量使其经鼻腔呼吸,以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程度。对于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湿化吸人的空气。

③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

④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组织。

⑤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给予生理盐水湿化气道。

3)无效吸氧

预防及处理:

①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易位并保持通畅。

②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③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结痂堵塞吸氧管。

④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

16、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通气过度

预防:

①调低分钟通气量,必要时用镇静剂。

②定期复查血气分析。

处理:

①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呼吸支持参数(减少潮气量、减慢支持频率、降低触发灵敏度)。

②也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同时积极处理高热、疼痛等。

2)通气不足

预防:

①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密封。

②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参数,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处理:

①更换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不漏气。

②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③持续SPO2监测,定期复查动脉血气。

3)气压伤

预防:

①预防重点在于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或采用部分通气支持方式。

②严格控制气道压,合理设置高压报警限。

处理:

临床可疑者应摄胸片,高压气胸应及时引流。

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①病房应每日定时消毒、通风或采用层流洁净病房。

②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及时清理集水杯里的冷凝水。

③抬高床头30~45°,无禁忌症时患者取半卧位。

④口腔护理每日2次。

⑤吸痰时应无菌操作,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及拍背。

⑥早期肠内营养,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防治胃肠道反流及误吸。

⑦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处理:

①加强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②尽早做痰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

5)导管堵塞

预防:

①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口腔内放置牙垫,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造成导管堵塞。

②及时、彻底吸痰,对痰液粘稠者给予湿化或气管滴药后彻底吸净,避免痰液粘于管壁上引起导管堵塞。

③根据医嘱应用化痰药或者雾化。

④条件许可持续监测SPO2和PaCO2。

处理:

①积极有效地吸痰。

②紧急情况下,使用较硬的吸痰管捣碎痰痂,再吸出。

③重新置管。

6)导管脱出

预防:

①妥善固定导管,固定带与胶布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指为宜,胶布如被唾液浸湿及时更换。

②呼吸机管路不应固定过紧,应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对于躁动、不配合的患者更应注意,以免牵拉使导管脱出。

③翻身时一定先将管路从机械架上放下,翻身后再重新固定,以免牵拉引起导管脱出。

④对于不配合治疗或无意识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约束,并加强巡视,以免自行拔出插管。

处理:

一旦脱管应立即重新置管,已造成胃内积气者应用胃管排气。

7)导管误入一侧支气管

预防:

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每班认真检查导管的深度,听诊两肺,判断两侧呼吸音是否一致,并及时准确记录。

处理:

深度发生改变,立即给予调整至准确深度。

8)气管黏膜溃疡

预防:①每班严密检测套囊压力。

②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而无法脱机的患者,应及早气管切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吸痰时负压不可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短时间内反复刺激气道,插入吸痰管时不应给负压,以免导致黏膜破损,进而出现溃疡。

④严格无菌操作,有效清理呼吸道,避免气道黏膜继发性的感染。

9)皮下、纵隔气肿

预防:

气管切开24小时内护士应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的发生,定期检查皮下有无捻发音。

处理:

及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置,并记录皮下气肿发生的部位、范围,注意气肿范围有无扩大。

长按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szzl/53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