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征象在良性骨肿瘤
作者:陈海松李晓飞耿青孙欣冯卫华唐立岷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年3月第49卷第3期-页
目的探讨病变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征象在良性骨肿瘤和骨肿瘤样病变中的发生率和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X线片、CT、MR平扫资料的例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资料。良恶交界性肿瘤、合并病理骨折和颅骨病变患者不纳入观察。在MRT2WI脂肪抑制像上观察肿瘤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的发生率,对有周围水肿患者对照病理结果,统计出现此征象的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种类和术前影像诊断误诊情况。对周围水肿在各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91例可见病变周围水肿,发生率为37.1%(91/),包括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3例(85.2%,23/27),骨母细胞瘤17例(85.0%,17/20),骨样骨瘤29例(93.6%,29/31),软骨母细胞瘤20例(87.0%,20/23)。上述疾病中周围水肿征象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5,P0.05)。2例骨毛细血管瘤均有周围水肿,其他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未表现为周围水肿。41例术前误诊为恶性骨肿瘤,误诊率为45.1%(41/91)。结论病变周围水肿是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一种常见征象,多见于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软骨母细胞瘤。病变周围骨髓和软组织水肿征象可见于多种良、恶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在临床工作中,如在MR脂肪抑制序列T2WI或质子加权像上显示病变周围水肿,放射科医师往往认为是恶性肿瘤侵袭性表现。Yamamura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血液中前列腺素水平明显升高的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患者,病灶切除术后周围水肿消退,前列腺素水平下降,提示肿瘤分泌的炎性介质可能是导致邻近正常组织出现炎性反应或周围骨髓、软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骨小梁局部破坏、髓内压力增高、炎性介质释放、富血管肿瘤毛细血管的液体渗出都是造成病变周围骨髓和软组织水肿征象出现的原因。因此,对有周围水周征象的患者明确诊断病变良、恶性至关重要,以免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手术。笔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旨在探讨周围水肿征象在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中的发生率和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X线片、CT、MR平扫资料的例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良恶交界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等)、合并病理骨折和颅骨病变患者不纳入观察。例中,男例、女例;年龄6~82岁,中位年龄36岁。
二、影像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病变部位X线、CT和MRI平扫。股骨36例、颈椎7例、胸椎10例、腰椎5例、骶骨8例、胫骨32例、腓骨33例、肱骨34例、尺骨24例、桡骨21例、髂骨8例、耻骨9例、坐骨7例、肩胛骨3例、肋骨8例。X线片摄片采用日本ToshibaKX0-15R型X线机、日本岛津mAX线机、日本ToshibamADC-15RX线机,常规正侧位摄片,必要时加照斜位片。CT扫描采用美国GEDiscoveryHDCT机或美国GEBr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常规行横轴面螺旋扫描并行薄层三维MPR后处理。MRI采用美国GESigna3.0T或1.5TMR扫描仪,层厚5mm,层间隔1mm,行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序列包括SET.WI(TRms.TE20ms),T2WI及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TRms,TE80ms)。
三、图像分析由2名高年资骨骼肌肉系统专业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影像进行评价。首先判断有无肿瘤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对有周围组织水肿征象的患者对照病理结果,统计出现此征象的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种类,并统计术前影像诊断误诊情况,观察术后周围水肿征象的变化。CT和X线片主要用于判断有否合并病理骨折。
周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的判定标准为:MRI对骨髓及软组织水肿显示敏感,若在肿瘤周围骨髓内显示有片状异常信号,与周围骨髓相比,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边界不清,则为周围骨髓水肿;若在肿瘤周围软组织内有片状异常信号,呈长T2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边界不清,则为周围软组织水肿。
四、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周围水肿在各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病理诊断例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骨样骨瘤31例、骨母细胞瘤20例(图1)、软骨母细胞瘤23例(图2)、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7例(图3)、非骨化性纤维瘤29例、骨软骨瘤2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9例、软骨瘤18例、骨囊肿15例、骨瘤15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9例、动脉瘤样骨囊肿8例、邻关节囊肿(骨内腱鞘囊肿)5例、骨内毛细血管瘤2例、骨内表皮样囊肿2例。
二、影像表现1.周围水肿征象的发生率:91例可见病变周围水肿,发生率为37.10-/0(91/),其中7例(7.70-/0,7/91)仅为周围骨髓水肿,5例(5.50-/0,5/91)仅为周围软组织水肿(图4,5),79例(86.8%,79/91)表现为周围骨髓水肿并周围软组织水肿(图6)。
2.不同病种周围水肿的发生率: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3例(85.20-/0,23/27)(图7,8),骨母细胞瘤17例(85.0%,17/20),骨样骨瘤29例(93.6%,29/31),软骨母细胞瘤20例(87.0%,20/23)。上述疾病中周围水肿征象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5.P0.05)。2例骨毛细血管瘤均有周围水肿。其他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未表现为周围水肿。
3.误诊率:41例术前误诊为恶性骨肿瘤,误诊率为45.1%(41/91)。
4.术后周围水肿的变化:91例表现为周围水肿的患者中,19例有术后随访MR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至3个月。17例术后周围水肿消失,其中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骨母细胞瘤4例、骨样骨瘤6例、软骨母细胞瘤4例。2例骨样骨瘤患者第1次手术后复查MRI依可见周围水肿,CT显示瘤巢,考虑瘤巢未切除或切除不完全,行第
2次手术完全刮除瘤巢后2周复查,周围水肿消失(图9~11),第2次术后病理显示为骨样组织或编织骨构成的小梁间为疏松的纤维血管性间质(图12)。
讨论
一、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周围水肿的出现率Kroon的研究结果显示,42%(10/24)的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有周围骨髓水肿,58%(14/24)有周围软组织水肿,其出现率高于本研究中的37.1%(91/)。笔者认为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Kroon等的研究中患者数(24例)和病种(7种)均较少。骨髓及软组织水肿的出现率与研究纳入的病种及患者数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骨软骨瘤、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患者均未表现为周围水肿,如果这些疾病纳入的越多,则水肿出现率就会越低。无论出现率的高低,以上结果均显示出现周围水肿并非恶性疾病的特异性征象。
二、不同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疾病中的周围水肿表现某些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周围水肿出现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发生率为85.2%(23/27),略低于Jeh等的结果(-/0,20/22)。本研究中,骨母细胞瘤周围水肿的发生率为85.00-/0(17/20),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符。Kroon等报道了3例骨母细胞瘤均有周围水肿,Shaikh等报道的11例脊椎骨母细胞瘤中10例表现出周围水肿。本研究中骨样骨瘤周围水肿的发生率为93.6%(29/31),高于Davies等88.-/0(38/43)的结果。本研究中87.0%(20/23)的软骨母细胞瘤有周围水肿,与其他学者77%~92%的结果相差不大。虽然本研究中的2例骨毛细血管瘤均出现周围水肿,但例数太少,今后还需积累资料验证结论。Woertler等报道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发周围骨髓水肿少见,但可有33%的患者合并周围软组织的水肿。本研究中的8例均未见周围软组织或骨髓水肿,动脉瘤样骨囊肿易合并病理骨折。因此,动脉瘤样骨囊肿周围软组织水肿是否由于膨胀骨皮质的病理骨折引起尚需进行研究和验证。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第一,未能对骨肿瘤大小与水肿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二,未能研究周围水肿的MR增强表现。第三,对于单病种,笔者未将骨髓水肿与软组织水肿分开研究其出现率。因为本研究中的患者多数(86.80-/0,79/91)表现为周围骨髓水肿与周围软组织水肿并存,且病种有限。这些都需要今后扩大样本,完善检查手段,行MR常规增强扫描或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水肿大小与病变性质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