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根先老,人老脚先衰“,脚部连着人的五脏六腑,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如果发现有冰凉,水肿,发麻等这些问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一起来看看!
脚寒
/1、血液循环障碍/脚寒与心脏血管有密切关系,心血管正常的人,血液循环畅通,产生的热量多,一旦心血管系统功能出现障碍,血液输送缓慢或供应不足,就容易影响身体热量的产生。贫血的人,血红素和血红球偏低,血液供应量不足,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出现脚寒。心脏不太好的人也容易出现脚寒,因为心脏衰弱的人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的末梢部位,脚离心脏最远,所以感觉最明显。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心脏运送氧气的能力,在饮食上多吃补血食物,保证身体正常的血液供应。/2、甲状腺异常/正常的甲状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身体甲状腺分泌不足时,皮肤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减慢,身体产热能力大大下降,导致脚部寒冷。天冷时多泡脚,血液循环顺畅,脚冷的状况自然得到减轻。水温在37℃~40℃之间,浸泡20-40分钟,全身微微出汗即可。脚抽筋
/1、缺钙/人体缺钙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阈值降低,稍微有一点强度的刺激就会引发神经肌肉兴奋,导致抽筋,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孕妇、老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2、过度疲劳/白天走路过多或者运动量过大,夜间脚部没有得到适当放松,也容易引起抽筋,白天运动过量时,睡前最好泡个脚,给脚掌按摩,可以放松脚部肌肉。/3、睡觉姿势不当/脚抽筋除了身体原因外,外部的压迫也能引发抽筋,比如睡觉时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迫使小腿或脚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也会导致脚抽筋。脚肿
一般人久站久坐,都容易引发脚肿,但如果排除这两种情况,还是会经常出现脚肿的情况,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某些身体问题的征兆。/1、脏器引发水肿/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脚部水肿,用手一按就凹陷下去,并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就是水肿的表现。/2、痛风/如果你发现你的脚,特别是大脚趾、脚跟以及膝盖突然肿胀、关节发热,并且稍微一动就有非常强烈的疼痛感时,可能是痛风所致。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过多且排不出去,堆积在体内,侵入到关节中,引起疼痛。/3、风湿/风湿也会导致脚肿,但是与水肿不同,风湿引起的脚肿按下去并没有凹陷,而是有酸痛的感觉。风湿主要是长期气血亏虚,关节受寒所致,平常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脚麻
长久地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再动的时候血液回流,就会导致神经发麻,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缓一缓就会自动恢复,但是平白无故的脚发麻,就要注意了。/1、颈椎腰椎问题/有颈椎、腰椎问题的人通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现象。/2、血糖问题/中老年人脚部出现麻木、酸痛、肿胀时,要及时检查血糖,血糖过高的朋友,经常容易出现手脚发麻的情况,不仅脚发麻,而且对外界的刺激感觉不明显,洗脚时用温度很高的水也不觉得烫。脚部护理
脚部每天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很多人甚至连好好洗脚都没做到,更别说泡脚了,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一些脚部护理的方法。/经常泡脚/泡脚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脚部护理方法,泡脚不仅可以减轻脚部疲劳,还能促进气血流通、驱逐寒冷……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泡脚的水温一般在37~40℃为宜,时长在20~40分钟左右,一定要添加藏秘二十八泡,泡脚的时候不耽误娱乐。平常煲剧、看书、敷面膜的时候都可以泡泡脚,那几天的不适感会降低很多,不用只听老公敷衍的说多喝热水了。双脚浸泡在水中,明显感到有阵阵暖流从脚底涌上,这是热力和草本精华通过足底的穴位温阳暖体。/涂点护脚霜/很多人经常给自己的手和脸涂抹各种润肤露,其实脚部也需要护理,在脚上涂抹润肤露预防脚部皲裂、冻疮等问题。/脚底按摩/脚底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它是脚部养生和保养的重要穴位。睡前用手指按揉这个穴位,对于脚部护理、放松脚部肌肉,促进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多做脚部运动/睡前适当做点脚部运动,放松身心,强健身体。▍踮脚运动经常久坐或站立的人,常常会感到下肢酸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每隔一小时做30秒踮脚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脚趾抓地双脚站立打开与肩同宽,脚趾先抓地,再放松,这样既可以刺激脚部穴位,还能按摩脚趾,使脚趾得到放松。▍搓脚双手互搓,将手掌搓热,然后用掌心搓脚心,这样搓脚心可以降虚火、滋肾,减轻脚部酸痛、消肿。▍敲击脚底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拳头敲打脚底,通过敲打给脚底适当的刺激,可以减轻脚部疲劳,也可以使内脏的功能得到增强,尽快恢复元气。要想身体好,就得先护脚,今天你护脚了吗?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针对个人情况,如有身体问题,请及时就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