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宜驱邪;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要补阳。
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看起床睡不醒、没精神,觉得头上有东西裹着、身上有东西包着,让人懒得动弹,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看如厕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或者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看洗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腻或白腻。看食欲到了饭点没胃口;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以上种种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常吃生冷食物过食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所以无论在天气寒冷还是炎热的时候,都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同时还可以在烹饪食物时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经常熬夜熬夜也是加重湿气的原因之一,熬完夜之后,起床后依然会有困倦、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体内有湿气了。缺乏运动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而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产后妈妈气血虚弱,抵抗力差,更容易受到风寒湿热之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产后吃的多动的少,脾胃负担过重,若脾功能失常,则无能力将多余废物排入小肠及大肠,从而导致湿气聚集。体内湿气过重会出现身体困倦、四肢沉重、关节酸痛、手脚冰冷、胃口差、消化不良等现象;还会出现明显的水肿或产后肥胖;体内有湿气,必累及脾胃,脾虚又会导致之后妇科疾病的发生;湿气重导致的一系列疾病恢复的也会慢一些。因此,产后妈妈尤其要重视身体调理,做好祛湿工作,在月子初期就要调理好脾胃,只有这样,后续进补的营养才能更好地被身体吸收,也能加速排出身体里多余的水分,去除水肿,使身体更好的恢复。避湿健脾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热天不要直接睡地板,不要淋雨和涉水,避免外湿入侵。同时要注意健脾化内湿,可以选择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如薏米、荷叶、白扁豆、赤小豆、陈皮、茯苓等,可以用来入膳,既能养胃,又能除湿。
饮食起居不贪凉,我们常常用吹空调、吃冷食、冲凉水澡等“以冷制热”的祛暑方式,过度贪凉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而且还可能会让身体在无形中受到伤害。事实上,一碗热茶入口“以热制热”,不仅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还帮助排汗,有利于促进体温下降、祛暑化湿。多运动不熬夜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运动出汗可以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散步亦能养脾健胃,可使食欲增加、气血畅通。另外,平常注意营养,早睡觉,不熬夜,适当午睡。按摩和艾灸中脘穴,为腑之会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按摩中脘穴可以有效的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丰隆穴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可健脾化湿。足三里穴,可健脾胃,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与丰隆穴配合按摩就可以有效的清除浊湿。另外,点揉承山穴、三阴交、阴陵泉都有祛湿作用,有条件的话用艾灸效果更好,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选择我们的理由◆15年产后恢复经验---专注成就专业◆万新妈妈的选择---选择源于信赖
◆多家全国连锁服务中心---中国多个城市,我们都在您身边
◆多名健康管理顾问的摇篮---我们提供专业的产后恢复服务
你可能不知道◆16%的妈妈出现产后体质虚弱,毒素堆积、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力下降◆30%的妈妈出现盆底肌复旧不良,引起脏器脱垂、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
◆22.7%的妈妈出现产后乳房问题,引起乳房萎缩、松弛、下垂、乳腺增生
◆30.5%的妈妈出现生育型肥胖,引起浮肿、代谢减缓、肌肤松弛、身体变型
◆28.6%的妈妈出现脊柱受损,引起肩颈酸麻胀痛,四肢肿胀、疼痛、困重
但我们知道◆产后一年内,是产后恢复的黄金期◆美丽健康,从读懂自己的身体开始
◆你需要一对一的个性化产后恢复方案
◆你需要一名出色的产后健康恢复管家
◆生完孩子的妈妈,身体各项指标越早恢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