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是“第二心脏”。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运行,心脏推动作用最重要;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
下肢水肿是一个常见病,可见于各个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水肿能够很快确诊病因,有些又很难确诊。
水肿可以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消肿。二者也可以发生于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营养不良性水肿
多由低蛋白血症引起,多见于长期素食主义者,或者脾胃功能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患者。
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水肿
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红斑狼疮的水肿特点多为轻度水肿,以面部和踝部较多见,硬皮病的水肿可见皮肤肥厚及紧张,光滑发亮,先由手部及足部开始,逐渐累及颈、面及躯干,水肿呈弥漫性,但不呈凹陷性。
内分泌疾病性水肿
多见于粘液性水肿、皮质醇增多症。前者水肿多呈弥漫性,不出现凹陷性,伴有全身乏力、怕冷、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反应迟钝、便秘、月经不调等,多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后者可见颜面及下肢水肿、向心性肥胖等。
心源性水肿多见于各种心脏疾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其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肢,尤其踝部较明显,呈凹陷性,早上可较轻,下午则加重,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水肿,甚至伴有胸水、腹水。患者常有走路快或者上斜坡出现气喘。
肾源性水肿
常见于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其突出的特点是早上起床后发现眼睑或颜面水肿,下午可慢慢减轻或者消退,起病缓慢,以后可逐渐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炎性水肿常与高血压和蛋白尿并见;肾病综合症常见全身水肿、重度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特发性水肿
为最常见的水肿,多见于青年女性,其特点是下肢胫前或踝部水肿,反复发作,或与月经周期有关,但经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原因不明。
中医认为:水肿是水液代谢障碍引起,与肺脾肾有关。肾主水,脾制水,肺为水之上源。人每天喝的水及食物转化的水分,经过脾的运化和升清、肺的宣发和肃降及通调三焦水道、肾主水液代谢,使水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脾、肺、肾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障碍,都可以引起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