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氨氯地平常会出现水肿问题?
在了解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氨氯地平是如何发挥降血压作用的。其副作用与它的作用机理息息相关。
总的来说,包括氨氯地平在内的所有地平类降压药,均是通过阻碍钙离子进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量,减弱其收缩功能,从而降低血压的。
血压与心肌和血管的收缩程度密切相关。心肌收缩越有力、血管越收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血量就越多,但留存血液的空间反而会下降,血管内的压力则必然会上升。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和血管收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形成刺激性电位、触发收缩动作中必不可少。在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都有钙离子通道,而地平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使血压降低。
正如上文所述,氨氯地平会使动脉血管迅速扩张,这会导致末端毛细动脉血管留存更多血液,导致脸红、头痛、下肢水肿等症状。
除此之外,氨氯地平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降压速度较快。我们的身体感受到血压迅速下降的同时,会反射性提高心率,从而常引起心动过速的问题。
氨氯地平引起水肿,应该怎么办?
由于药效机理一致,所有地平类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包括缓释片和控释片)、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都可能引起下肢,特别是踝部水肿。通常服用地平类药物后,5.6%的男性患者以及14.6%的女性患者都会出现这一副作用。
地平类药物引起的水肿有“早轻、晚重”的特点,且发生水肿的概率与给药剂量有关,剂量越高发生概率就越大。
一旦服用地平类药物出现水肿,可参考如下做法进行处理:
(1)停用地平类药物换成其他药物
如果您不是非服用地平类药物不可的患者,如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狭窄),可以停用地平类药物,换用其它降压药物。通常建议患者改服另一种降压机制的降压药,如普利类降压药或沙坦类降压药。
它们的作用机理:血管收缩受血管紧张素的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结合后,便会收缩。沙坦类降压药可以伪装成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结合,使真正的血管紧张素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压。普利类降压药可以直接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合成量,从而降低血压。()加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
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虽然与地平类药物一样可扩张血管,但它们并非仅使动脉扩张,而是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
静脉扩张后,聚集在末端动脉中的血液就有流通的通道,可以消除地平类药物引起的水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加服普利或沙坦,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CCB用量。或者直接服用沙坦+地平的复方制剂。
切记!地平类药物引起的水肿不是体液潴留造成的,加服利尿剂无效。
(3)减少给药剂量或注意生活习惯
地平类药物引起的水肿与给药剂量有关,减少剂量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水肿。不过,一旦剂量减少,则必须从其他方面增加降压的效果。如饮食控制、戒烟、游泳等运动。同时避免长期站立、抬高腿部,减轻水肿。
更多高血压用药知识降压药共6大类,40余种,几百个品牌。每种药物的副作用、适用人群并不同。该如何联合服用、加减剂量,欢迎您订阅由“问上医”精心打造的高血压用药专栏。
文章推荐
后背疼痛是冠心病吗?听心血管医生怎么说!冠心病患者服药有“3忌”,心内科主任提醒:犯一个都不行!66岁支架6年非常好;53岁支架3年又心梗;支架后吃什么药保护血管!点“在看”明天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