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家具等都容易发霉。那么,什么是梅雨季节,度娘云:
每年的入梅时间都不是固定的,你知道今年的入梅和出梅时间吗?
年入梅时间: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初九。
年出梅时间: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四。
话说按照这个时间来看的话,梅雨季节理应隐退的啊,可是事实上它似乎更享受人间,尽管广大民众已经对它翻了n!的白眼,它还迟迟不肯离开。不按常理出牌,说好的套路呢!这下好了,再梅雨下去,霉的不仅是内裤,你我的身体也要“发霉”了!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身体是否属于易水肿体质?
1、早上小腿比较细,但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觉得小腿变胀,鞋子也变紧。
2、早上起来发现自己两颊或眼下浮肿。
3、小腿前内侧用拇指按压3秒后放开,皮肤陷下一个小凹洞,过一阵子才浮起来。
4、经前容易水肿甚至可能体重上下超过1~2公斤。
5、常常容易觉得疲倦,头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湿毛巾。
6、四肢沉重无力,尤其是下雨天的时候。
7、大便稀软,有时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难冲掉,甚至很容易得肠胃炎拉肚子。
8、肠子在不饿的时候也会叫,中医称为肠鸣,肚子容易胀气。
9、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时常感染,有异味及搔痒。
10、照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舌头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舌苔。
11、皮肤经常反覆湿疹、搔痒、时常起红疹、水泡,雨天加重。
出现以上3种或以上情况的你,就有可能是易水肿体质。而让你变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内湿气重,所谓的中医称“湿邪”引发湿病。
中医认为
“湿邪”亦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居处等环境潮湿,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而内湿则是指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兼见同病。
在雨一直下,气氛很不让融洽的当下,我们要怎么去除湿气,保证体内阴阳平衡,防止肿起来呢?
1、避免外湿伤身
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湿气容易侵入人体内。所以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少吃大鱼大肉。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亦可用金银花、甘草、菊花等泡茶喝,有清热解火的功效,还能利湿。
同时,可以多喝温开水,能够有效祛除体内的湿气哦,悄悄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喝水也可以私人定制啦,即将上线的爱水APP2.0版本是一款超智能的私人定制喝水神器,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适合的喝水计划,让用户科学、合理饮水。
记住了哈,千万不能让自己在多雨的季节发“霉”了,更不能让自己肿起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