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医案
李某,女,35岁,教师。年12月27日初诊。
患者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医院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2+,诊断为慢性肾炎,医院就诊,曾口服厄贝沙坦、金水宝等药物,并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显,尿常规:尿蛋白2+-3+之间波动,遂来就诊。
就诊时症见:患者神疲乏力、腰酸痛、纳少、头晕、小便泡沫多,尿量可,夜寐安,大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2+;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7g/24h。
诊断:水肿;
证型:脾肾气虚、精微下泄;
治则:健脾补肾、固摄精微;
选方:升降消白汤加减。
用药:
黄芪25g、羌活10g、升麻15g、柴胡10g、
白术15g、陈皮20g、党参20g、菟丝子20g、
杜仲20g、炒牛蒡子30g,鸡血藤15g、甘草6g,
15剂,水煎服,日1剂,并配合双肾俞穴中药离子导入(怀牛膝20g、当归20g、杜仲15g、红花10g、伸筋草20g、鸡血藤20g、川断15g、透骨草20g、桂枝15g),每日1次。
??中药材黄芪,药食同源、补气强身
二诊:患者腰痛症状明显减轻,乏力、头晕症状减轻,纳可。查尿常规:尿蛋白1+,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3g/24h,原方基础上加川芎15g,再服15剂,停中药离子导入。
三诊:腰痛、乏力症状均明显减轻,头晕症状消失,查尿常规:尿蛋白1+,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6g24/h。再服30剂,复查尿常规正常,嘱其继续坚持服药3个月、清谈饮食、预防外感、适当炼,定期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多次复查尿常规均正常。
(本文选自《于革忠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作者:孙昕,丛日杰《内蒙古中医药》。)
医林汇解
患者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为主症,应辩病为中医内科学肾系疾病的“水肿”。在西医学中,水肿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或体征,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不同类型的水肿
(由左到右为:下肢水肿、颜面水肿、腹水)
根据不同诱因引起的水肿,中医常采用不同的称呼,例如“肝性水肿”一般参照“鼓胀”;“心性水肿”一般参照“心悸”、“喘证”;“肾性水肿”一般就单以“水肿”称呼。
患者伴随水肿症状,出现持续的蛋白尿检测异常。于革忠主任医师认为: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精微物质由脾生化,由肾封藏,因此蛋白尿的形成与脾肾两脏虚损密切相关。尿蛋白增多是是慢性肾炎进展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肾炎蛋白尿是由脾不升清,精微下漏;浊阴下注于肾,瘀血、痰浊阻于肾络,气化失司,肾之封藏失职所导致的。脾肾功能失调,所以患者出现“神疲乏力、腰酸痛、纳少、头晕、小便泡沫多”症状。
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治疗提倡“升清阳,开其郁,利其气,行其血,降浊阴,通肾络”。于革忠主任医师自拟升降消白汤,常用药物组成如: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羌活、白术、获苓、陈皮、杜仲、英丝子、生水蛭、妙牛蒡子、山茱萸、制大黄、甘草。
加减法:阴虚者加地骨皮、生地、龟板等;阳虚者加补骨脂、鹿角霜等;湿热者加爵床、倒扣草、扦扦活等;瘀血明显者加鸡血藤、鬼箭羽等;湿浊重者加六月雪、草果、腊梅花等;蛋白尿久不消者加青风藤、海风藤等。
本期医案
陈某,男,35岁,年3月3日初诊。
诉头痛反复10年。10年前出国务工,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疏,语言不通,加上条件艰苦,劳作紧张,渐见头痛加重,延至无法工作,只好回国治疗。医院治疗,脑电图、脑彩超及脑颅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征象。西医诊断为紧张性头痛。屡服西药、中药都觉效果不佳。
就诊时症见:头痛且有箍紧感,枕区疼痛,疼痛向肩背放射,肩背沉重,按压有多处压痛点,伴少寐多梦,心悸不宁,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
诊断:██
证型:██
治则:██
选方:██
用药:██
---全文完---
围观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领军的“杏林薪火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开课啦!
热文
靳三针治百病的秘密,首次公开!
热文
年第四届(第十五批)广东中医师承关系正式确立
热文
远离中医的百年间,为什么我们的疾病越来越多了?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部分资料源自网络,由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编辑整理。
责编
后溪
点,实用验方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