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非常充沛,这种气候条件下蚊虫便开始猖狂起来,花园里、绿化带、水塘边甚至家里都能轻易见到蚊虫。宝宝皮肤娇嫩更容易成为蚊虫钟爱的叮咬对象,而被蚊虫叮咬的皮肤很容易出现血管性水肿等情况,本期我们的“小太阳人帮你问”就请专家来跟大家聊聊“夏季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出现血管性水肿怎样处理”这个话题。
近期我在夜间出急诊时,常遇到心急如焚的家长们带着皮肤局部水肿的孩子来咨询。所以我想写一篇关于血管性水肿的科普文章。
血管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表现为突然的皮肤水肿,多发生在皮肤组织疏松处,发生局限性水肿。可单独发生,也可伴有荨麻疹,或作为全身性过敏反应的表现之一而出现。它是血管完整性丧失导致体液向间质组织外渗的结果。
血管性水肿的病因和荨麻疹相似,常见原因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的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和无活性所致。血管暴露于炎症介质,引起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且通透性增加。
血管性水肿通常影响患儿的面部、唇部、舌、咽喉、耳、手足和包皮,而身体的重力依赖区通常不会受累(足部例外)。皮损皮肤处紧张发亮,境界不明显,呈淡红色或苍白色,质地柔软,为不可凹性水肿。患儿自觉不痒或较轻,或有麻木胀感。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肿胀经2~3天后消退,或持续更长时间,消退后不留痕迹。单发或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常合并有荨麻疹。当喉头黏膜发生血管性水肿时,有气闷、喉部不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可能。一般无全身症状。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IgE可增高。先天性血管性水肿患者血清中缺乏C1INH或仅有无活性的C1INH,还可伴有补体系统前段补体成分(C1,C4,C2)水平异常。
家长们首先应找寻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对症治疗常采用抗组胺受体H1拮抗剂(西替利秦、开瑞坦)。对顽固的、应用抗组胺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可合并应用抗组胺受体H2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甲氰咪呱)或兰替丁,有时可取得满意效果。拟交感神经药物主要用于喉水肿患者,应用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对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可隔20~30分钟注射。同时给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滴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注射。对呼吸道特别是喉部发作水肿,必要时应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本期嘉宾
医院
王燕妮
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治医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领域:婴幼儿烫伤、儿童各种体表先天肿物畸形,各种四肢及手足畸形;各种耳部畸形等儿外科相关方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