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的到来,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的气候,会让人体舒适感降低,或导致陈年旧病复发或加重。如何在梅雨季节做好保健养生,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先来个小自测,看看你的身体是否属于易水肿的体质?
自测你是易水肿体质吗??是否常觉得早上小腿比较细,但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觉得小腿变胀,鞋子也变紧。
?早上起来发现自己两颊或眼下浮肿。
?小腿前内侧用拇指按压3秒后放开,皮肤陷下一个小凹洞,过一阵子才浮起来。
?经前容易水肿甚至可能体重上下超过1~2公斤。
?常常容易觉得疲倦,头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湿毛巾。
?四肢沉重无力,尤其是下雨天的时候。
?大便稀软,有时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难冲掉,甚至很容易得肠胃炎拉肚子。
?肠子在不饿的时候也会叫,中医称为肠鸣,肚子容易胀气。
?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时常感染,有异味及搔痒。
?照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舌头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舌苔。
?皮肤经常反覆湿疹、搔痒、时常起红疹、水泡,雨天加重。
图片来自网络
出现以上3中或以上情况的你,就有可能是易水肿体质。而让你变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内湿气重,所谓的中医称“湿邪”引发湿病。
指导专家:尹平上海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中医认为,“湿邪”亦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居处等环境潮湿,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而内湿则是指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兼见同病。
湿邪侵犯头部,会出现头部沉重疼痛,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湿毛巾。
侵犯四肢,则会出现四肢酸重无力等症状。
侵犯肠胃,则会出现胃肠胀气、肠鸣、食欲不振、大便稀软或黏滞不畅,甚至水泻等症状。
侵犯关节,则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侵犯肌肤,则会出现皮下水肿、按之凹陷或皮肤湿疹起水泡等症状。
什么情况会加重湿气,让水肿更糟?
1.久居潮湿环境或阴雨或梅雨季。
2.久坐或久站,缺少运动。
3.常吃冰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异果(偏寒湿)。
4.重口味如过咸或过辣(如辣椒、盐巴、酱油、沙茶酱添加太多),例如常常在吃完麻辣火锅之后,可以发现隔天早上虽然有排便,但是体重却仍然上升1~2公斤,多半是因为重口味导致水分滞留(偏湿热)。
5.时常喝酒,过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偏湿热)。
6.经前荷尔蒙改变,湿气重体质的人容易经前下肢水肿。
7.怀孕期间因为腹部血管、下腔静脉受到子宫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状况不佳,静脉曲张,导致下肢容易肿胀;产后过补,吃太多种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滞留体内。
身体“防霉”,如何去除内湿?
在阴雨连连的日子,怎么要去除体内的湿气,保证体内阴阳平衡呢?
中医养生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大,身体的水分代谢是透过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转输和肾的温化蒸动等生理功能协调下完成。
临床症状:眼睑或颜面浮肿,或者四肢及全身皆肿,肤色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多半是突然发生,常伴随恶风发热、肢节酸楚。
治则处方:肺能通调水道,肺失宣降则水津不布。风水兼有表虚,在表的卫气虚容易怕风汗出,防己黄耆汤可补卫固表,利水除湿。风水夹热,肺胃郁热而口渴,越婢汤可散风清热,发汗利水。
临床症状:面部或肢体浮肿,容易肥胖,头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湿毛巾;午后疲倦怠惰嗜睡,脸色偏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胀气,肠鸣、大便稀软或黏滞排不乾淨;女生常见分泌物多,经期腹泻,经行量多或延后;舌淡胖,苔白腻,脉儒弱。
治则处方:脾能运化水湿,脾气虚弱则生湿,水湿不运则泛溢肌肤。可服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利湿消肿。
临床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比较严重,小便不利,腰痛酸重,腿软无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四肢冰冷,怕冷,容易疲倦,舌贸胖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处方:肾为主水之脏,肾虚则水泛。可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温助肾阳,利水去湿。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潮湿的气候容易使人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精神萎靡等症状。梅雨季饮食上坚持低盐饮食,多喝白开水、淡茶水,尽量少吃凉菜、冰淇淋等生、冷或是变质的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梅雨时节气压较低,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中老人来说,要控制锻炼的时间与强度。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晚间睡眠,也可适当午睡以提高工作效率,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增强抵抗力。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预防心情“发霉”。梅雨季,本身就比较难熬,有的人会因天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胸闷、气短、皮肤瘙痒、心情烦躁等状况。保持平和的心态,是预防心情“发霉”的关键。适当放缓工作和生活的节奏,给自己一些修整的时间。多想想自己拥有的美好: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工作积极投入,父母在家颐养天年,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这湿热的天气根本不值一谈。
环境防霉除积水避蚊虫,家中适度通风。黄梅天还容易滋生各种苍蝇、蚊子及其他小虫。家中的山水盆景、冰箱盛水器等积水处,都能滋生蚊虫,及时清除积水是关键。也可在家庭可以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飞入室内。另外,傍晚时分适度开窗换气,还是十分必要的。新鲜空气的对流能极大减少细菌或病毒的滋生。
衣被防霉,避免皮肤真菌袭击。黄梅天阴雨涟涟,会使家里的衣被受潮发霉,还易引起皮肤病。在雨停、阳光重现的间歇,抓紧晾晒。衣柜里使用一些防霉防蛀剂、竹炭、木炭等吸湿、除湿用品,以减少、降低皮肤真菌感染的可能。
药物防霉,妥善安置家庭小药箱。梅雨季节,在保管家中药材时不妨注意下列问题:中药材集中存放在密封箱内防潮、防霉、防虫;西药中的片剂、胶囊、散剂、液体制剂等按说明书放在阴凉的地方即可。拆零药品装入小瓶加盖密封保存,切忌把药物在冰箱内长期存放,在低温条件下片剂易裂片、胶囊硬化和散剂结块,影响药物溶解和吸收。
除了防湿,你知道身体在夏季最怕什么?
·颈椎最怕吹。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喝水怕快。气温高,身体缺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毫升,身体吸收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眼睛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
?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晨练怕早。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点前还未完全扩散。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
?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家里怕灰。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
?所以,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