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又回来了。接档《向往的生活》,一回归就霸占了好几个热搜。去年靠“明学”出圈,今年仍有余热。只是,相较于去年的爆火程度,今年的《中餐厅》反响平平。(已经播出两期,还未出现评分↑)甚至,从观众评价来看简直是大翻车。熬过了四个年头的《中餐厅》,究竟怎么了?01对于《中餐厅》,观众并不陌生。年第一季出现,可以定义它为一档美食、休闲节目。节目组找明星嘉宾去国外开餐厅,地点从泰国象岛到法国科尔马小镇,再到上季的意大利陶尔米纳西西里岛。(第一季象岛风光)无论是取景自哪里,都是一个宗旨:美。这一季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原本选在国外的拍摄场地在国内规划了一条旅行线。从重庆巴东出发到湖北武汉停止,延长长江出游。一条风景非常优美的线。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感受到前从未见过的国之重器。轻松和惬意随着江水缓缓流淌。这季嘉宾配置上基本都是老熟人。主厨除了上季的林大厨,还把第一季呼声最高的张亮找了回来。不得不说,找回张亮挺妙的。他“碎嘴”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气氛上的尴尬,增加笑点。(上来就嫌弃林大厨带的箱子多↑)且两位专业大厨在后台忙碌,厨房压力也会降低很多。新来的嘉宾有赵丽颖、李浩菲。作为新人,她的表现无功无过。没有想象中的内敛和腼腆,性格很随和开朗,笑眼看起来非常可爱。做起活来非常勤快,眼中有活,手上有动作。且心思也很敏感,第一时间感知到赵丽颖的焦虑,就想尽办法帮助缓解。不作妖是个很讨喜并勤勤恳恳的小助手。黄晓明继续作为店长,统筹全局。可能是上季被玩坏了,这季的黄晓明整个就是透露着卑微。(自己热到浑身热透,还在惦记成员↑)在强大求生欲的驱使下,一改之前霸道的风格。从“我不觉得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变成了“你觉得就好。”无论是厨房还是前厅出现问题,都是他的错。“我错了”挂在嘴边,准没问题。只是,令晓明哥没想到的是已经展现了这么大求生欲,还是得到了不少差评。第一期,百步台阶黄晓明在36度的高温中走了十趟。衣服湿透,妆全部脱掉,热出水肿的画面,让人质疑他素颜是不是颜值诈骗?颜值争议刚过,随之而来的就是能力质疑。强势别人说骂油腻,这次倒是不强势,但被嫌弃太过没有主见,扛不起一个餐厅的大局。黄晓明:我寻思我活也没少干啊,咋还咋做都不对了呢?只是,黄晓明被狙的情况似乎没有那么惨烈。毕竟,他确实和上季比已经“洗心革面”。最主要的是这季挨骂担当转移了,变成了赵丽颖。如果说上一季“明言明语”帮助快要糊掉的《中餐厅3》走上人生巅峰,那么这一季“颖学”似乎在复制套路。02谁也没想到赵丽颖产后综艺首秀,会带来这么大的负面效果。明明最近因为美貌营业,圈了一波又一波好感。在仔细观摩和查看了网上关于赵丽颖争议的帖子后,这还真是个值得讨论的现象。为什么是这种反应?咱们得慢慢说。赵丽颖引起争议的点用两个关键词总结就是:眼神和筷子。这个词中,在叔看来筷子事儿最小,却发酵最大。起因是大家一起吃饭时,赵丽颖用自己的筷子在盘子中翻了几下。微不可见的几秒镜头,但就是被截出来了。争议点在于,没教养,没素质,饭桌上这种行为很恶心。但复盘所有,不难发现两个事实。一他们吃的冒菜,冒菜这玩意儿本身就是需要翻找的。二其他成员也有翻找的行为,但偏偏只有赵丽颖被截出来放大。客观来讲,这样一个很常规的动作,被骂上几百个帖子倒是也不必。毕竟,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在没有公筷的前提下吃冒菜可不就得这样夹吗?另一个是眼神。眼神是赵丽颖表达不满的方式。在遇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接受时,没有第一时间表达,而是飘忽的眼神拒绝。让人感受到了压迫和恶意。其实,赵丽颖并非没有尝试过沟通。看过完整版就能发现,从一开始她就想要迫切地想要一个安定感。从不断催促定下菜单到一直提醒预算不足,希望大家合理消费。只是这些声音都被其他声音淹没,最终被人忽略。没有计划漫无目的推荐,让赵丽颖感受到了失控感。失控感造就了不安,然后体现出来就是彻底崩溃。但,饶是如此有一件事不得不承认:赵丽颖的性格不适合参加综艺。换句话,她的性格参加综艺一定会招来质疑。(浩菲担心自己发胖,赵丽颖表示↑)从《偶像来了》时,就能看出一点端倪。有话直言,不会委婉。开局四连刀,让她拥有了赵小刀的外号。综艺需要展示真实的自己,但真实尽量是只有美好。赵丽颖在这个节目中,还是没改的耿直。说话不懂迂回,有了不满就立马表现出来。在现在要求艺人都是人美心善,活泼开朗好打交道的大框架要求下,赵丽颖太不符合标准了。甚至,距离标准线很远的距离。所以,你说赵丽颖这次被骂冤么?或许对于粉丝来说,冤的不得了。但对于旁观者来说,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发现没,现在的演员参加综艺总是逃不过被狙的命运。别说性格不柔软的赵丽颖会被骂了,性格很好但有点强势的黄晓明也在被骂。另一档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全员30个人,后来几乎演变成了挨个狙,一个也别想跑。观众一边嫌弃现在的演员明星失去个性,没有意义。一边又拿着放大镜,逐帧研究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殊不知,那些个性和有趣的灵魂是被自己手中贴上各种道德和标准的放大镜封印的。一档节目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让观众逐帧解读演员的反应,还是让观众短暂的时间内收获放松和快乐?很显然,所有节目的初衷都是后者。但,在不知不觉中,这些综艺又在业绩目标的催使下,变成前者。似乎现在没有恶意剪辑,就无法成为一档爆款综艺了。03实话实话,尽管这期人员配置上不差。但,效果却让人很失望。第一期只爬楼梯搬运行李的时长就长达半个小时。一档以开餐厅为噱头的节目,演了半个小时爬楼梯,合理么?想要说明什么呢?开餐厅不易么?开餐厅不易从更有关联的点切入不香么。当地情况考察,食材调研,研究菜单,餐厅规划,准备食材……似乎做点正事就完成不了时长KPI一样。《中餐厅》作为《尹食堂》的复制品,能描绘其形,总是难得其骨。开餐厅已经到了第四季了,还手忙脚乱一团糟。感情前三季没有一点经验可总结。甚至,这一季规则还苛刻得有点无理。船行走到一个地方就要在一个地方开始营业,基本上三天换一个码头。但,每换一个地方就要更新一份菜单,每次菜单上至少要有十个菜。一档需要欢笑的节目,首先给嘉宾制造了各种焦虑。且在客人选择上还有需要,必须要求一家人前来就餐。家里人不齐?对不起,你失去用餐资格了……这餐厅咋就那么高傲呢?模式和流程令人费解,剪辑也很能搞事情。第一期剪辑中,赵丽颖坐稳了焦虑人设。第二期中又在夸大餐厅经营危机,2号桌上菜晚了,忽然全场镜头都聚焦在此。以为要出现一个很大的矛盾点,事实是并没有达到综艺里面的冲突效果,只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当剪辑在引战,剧情背离节目初衷,那个这档综艺从内容上已经丢失观众。我们的综艺节目,似乎都有这种弊端。做节目,我们不差钱。无论是成员还是场地,我们总能找到最佳的配置。可我们差的是一颗做好真正好综艺的心。当节目无法精准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很容易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