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黄斑患者病发以后,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的情况,多数人中晚期出现视力下降时可伴有视物发暗和中心暗影。少数人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可导致视力丧失。
通常来说,我们治疗黄斑水肿要分清疾病的原因,从源头上进行治疗,比如糖尿病引起的,把糖尿病控制好;静脉阻塞很多是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控制好等等。
当然,来找到我的患者很多都是又打针又吃药的,各种方法都试过了,视力没有改善,有的甚至越来越低,其实,中医治疗黄斑水肿呢有很多的优势,今天跟大家简单讲讲,中医是怎么治疗黄斑水肿的。
黄斑水肿,其病理产物为“内生水湿”,属津液代谢失常、“水停”的病理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中也指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导致脉外之津液环流不利,亦致气滞,促使津停为水。结合现代医学认识的血管损害在黄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认为导致黄斑水肿“内生水湿”的产生与“血不利”“血瘀”关系密切,“血瘀水停”是其直接病机。
黄斑属脾,目为肝窍,瞳神属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液,若脾气虚衰,气虚行血无力、运行津液功能障碍,则血脉瘀滞、水湿内生;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促进血液、津液的输布,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往往导致血行瘀滞,血液及津液溢出脉外,水湿停滞;肾阳气化,是血液化生、循行、津液输布的重要保证,肾阳亏虚,温煦推动无力,也将导致血失通畅,脉道涩滞而致血瘀,津液不得气化,湿从内生。消渴病患者,阴虚为本,燥热为其标,阴虚燥热日久恐将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不运精,浊邪上泛清窍,水湿凝聚不散;同时气虚则推动无力,阴亏则血行不畅,日久血瘀脉中,“血不利则为水”,故而眼底脉络瘀滞,水湿凝聚,出现黄斑水肿、渗出。故导致黄斑水肿“血瘀水停”病机产生多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阳气化失司及气阴亏虚等气机运动障碍等病因有关。
1.根据血不利则为水,多选择活血化瘀药物,常使用血府逐瘀胶囊等治疗。
2.脾肾阳虚的,阳虚水泛可以引起眼底黄斑水肿,多选择温阳化气行水药物,一般使用金匮肾气丸。
3.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可以引起黄斑水肿,多选择健脾化湿中药,一般使用参苓白术散。
4.对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导致的黄斑水肿,需要滋阴降火的中药,需要选择知柏地黄丸。
5.肝经郁热导致的黄斑水肿,需要选择丹栀逍遥丸。
6.痰湿阻滞引起的黄斑水肿,选择二陈丸治疗。
中医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只要辨证的对,选择适宜药物、方剂治疗,恢复就不是问题。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寻求专业的中医眼科医生进行制定中医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