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名词解释

时间:2020-11-18 13:44:58 来源:水肿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69999.html

ming

ci

jie

shi

1、“三根”: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协日”,“巴达干”,称为三根,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人体功能得以正常运转。如果三者之间任何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平衡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

2、“赫依”病: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赫依具有维持生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司理呼吸,分解食物,输送精华与糟粕,增强体力,使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楚,支配肢体活动功能反射等作用,过食苦味、性轻而粗粝的食物,空腹劳作或长期缺乏营养,房事过度,睡眠不足,受寒风吹袭,絮语叨叨,思虑过度,悲伤抑郁,过分哭泣恐惧,大量失血等均能引起赫依偏盛性疾病。患者出现皮肤失润,变黑如裂状,恶寒战栗,疲之无力,腹胀肠鸣,大便秘结,多语,头昏目弦,睡眠不安,神志不清,游走性剧痛,脉象空虚,舌干燥而红,小便清沏如水等症状。

3、“协日”病:协日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热能,具有产生热量和调解体温,促进消化.使营养精华成熟,使容光焕发,有雄心,立谋略等功能。过食热性、酸、咸性及油腻等不易消化之食物,强力负重,长时间在强烈日光下和高温环境中劳动,情志不舒、暴怒、过分使用热性药物等均能引起协日偏盛性疾病。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和巩膜,颜面及小便发黄,痰色黄红带有咸味,体温增高,头痛,多汗。睡眠不安,饥渴,腹泻,脉象数洪而紧,舌苔黄厚,二便气味浓臭等症状。

4、“巴达干”病:巴达干有滋生和调解体液,使身体、思维活动稳定,辅助消化,滋养正精,增强急志,产生睡眠,滋润皮肤,延年益寿,产生耐力,坚固关节等功能。过食苦、涩,甜味,油腻及沉重、寒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长期不从事活动或居住潮湿环境等均能引起巴达干偏盛性疾病。患者出现体温下降,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身心沉重,困倦懈怠,关节松弛,唾液过多,多痰,嗜睡,头昏,脉象沉弱,舌柔软,舌苔灰白,尿色白,气味微小等症状。

5、“血”症(奇素症):血液性热,是保障润身养命的基本物质。过多食用热、锐性和辛、酸、辣味食物,长时间在烈日光下曝晒或高温作业,情志暴怒,用力过度,刃伤,跌打震荡等均能导致血热旺盛性疾病。患者出现双目及颜面潮红,头痛,全身发热,口舌及齿龈糜烂,胸刺痛,衄血痰,脉象洪滑,尿色赤而气味大,大便发黑等症状。当寒、凉等与血液本性相反之各种条件过多,长期食用缺少营养之食物或因某种原因大量失血等均可导致血液偏衰。此时患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口唇发白,月经不调,脉象空虚等症状。

6、“协日乌素”病(黄水病):协日乌素存在于全身各处,尤其在肌肤及关节较多。正常时具有润滑关节、润泽皮肤的功能。过多食用未成熟之水果,腐败变质和不易消化之食物,长时间在寒湿环境中生活,使巴达干、赫依增盛,为巴达干、赫依所转化与寒相结合则导致寒性协日乌素病的发生。患者过食锐,热性食物,用力过度,过于劳累,挫伤,震伤,长期在干旱环境生活,使血、协日增盛,为血、协日所转化与热相结合则导致热性协日乌素病的发生。协日乌素偏盛患者主要出现湿疹,皮肤粗糙,瘙痒,黄水疮,全身浮肿,眉毛头发脱落折断,关节疼痛,脉象抖动等症状。

7、虫病(浩如海症):凡由致病浩如海类引起的疾病,均称虫病(浩如海病)。致病虫类可分肉眼能见者和肉眼不能见者两类。肉眼能见者叫寄生虫,由寄生虫引起的病称为“虫病”。肉眼看不见的微虫称为“粘虫”。由粘虫引起的病称为“粘虫病”。凡虫之本性既不属热也属寒,它与热邪合并则引起热性虫病,与寒邪合并则引起寒性虫病。

8、“赫依血”:是“赫依”失去正常功能或血失去正常功能.“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可出现疲倦无力、头昏、头痛、眼花、目赤、血压不稳、口渴等症状。

9、“赫依协日”:赫依与协日合并的症状。

10、“巴达干赫依”:是“巴达干”与“赫依”合并的症状。

11、“巴达干协日”:是指“巴达干”与“协日”合并的症状。

12、“巴达干痞”:是指因“巴达干”粘液在胃肠内积聚而形成痞块,性寒。可出现胃脘饱满、腹胀延痛,暖气呕吐,饮食减退等症状。

13、“宝日”病:是指“赫依”、“协日”、“巴达干”、“血”、“协日乌素”等相混聚合所致的病症。

14、“粘肿”:是粘虫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患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15、“粘刺痛症”:是粘虫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剧烈疼痛症状。

16、“粘热”:主要以粘的症状为主,合并于协日的热性症状。

17、“亚玛”病:一种由肉眼看不见的有害致病物侵入人体头面部和鼻腔部引起的,病程缓慢的疾病。有黑(偏热型)、白(偏寒型)、斑(混合型)三种。亚玛病的主要症状为偏、正头痛,牙痛,眼眶痛,流脓涕,鼻尖发红,鼻尖发痒,呼吸困难。

18、“巴木”病:主要出现缺乏营养,下肢轻度浮肿疼痛,皮肤出现青紫斑,牙龈出血,食欲不振,疲倦无力等症状。

19、“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白脉病可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

20、“山川间热”:是指对热病施以寒凉性疗法后,在热势将尽之际,易于产生寒性疾病的阶段,即由热转化为寒的转折时刻。

21、“配制毒”症:系指食用变质的饮食和变质的药物,或配伍的毒药所引起的中毒症。

22、聚台症:由赫依、协日、巴达干三者聚合而导致的病症。

23、包如病:系巴达干、血、协日、赫依四者与黄水相混合凝结所致,又名“聚合症”。但所有聚合性病变(指三种以上疾病合并为患),并非都转化为包如病,而聚合性疾病则可成为诱发包如病的因素。患者出现反呕,无规律性疼痛,便秘等症状和病侵五脏六腑时分别出现患部病证。

24、粘病:由肉眼看不见的致病物,侵入体内所致的疾病。有发病急剧,发冷发烧,剧烈疼痛,不易治疗等特征。

25、粘热:主要以肉眼所看不见的有害致病物所引起,临床表现粘特性和协日的热性症状。

26、未成熟热是指温病初期,因巴达干、赫依与热夹杂,临床上表现巴达干、赫依症状为主,尚未发展成单纯性热病。

27、增盛热是指血、协日热耶炽盛的单一性热证。

28、空虚热是指本质为赫依,属于寒的热证。临床上发热,口渴,气短等热证假象为特征。

29、隐伏热指热象被巴达干所掩盖而表现为寒证假象的一种热症。

30、陈热指经年累月而长期迁延不愈的热证。

31、浊热指对热病之凉性疗法施之过早、过分,致使赫依、赤素、协日乌素与正精混杂、浑浊所致的热证。

32、山川间热指热病之热将尽,开始由热向寒转化阶段的热证。

33、妇女赤素症指因月经而产生的,以显示赤素、协日偏盛为特征的妇女病之总称。

34、妇女赫依症系妇女血症陈久之后,与赫依性疾病合并为患的妇女病证。

35、巴木病主要因缺乏营养,下肢轻度浮肿疼痛,皮肤出现青紫斑,牙龈出血,食欲不振,疲倦无力的病证。

36、白脉病指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消等症状的病证。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以及各种神经。

37、苏日亚病系以化脓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之总称。苏日亚分肺苏日亚、肝苏日亚、肾苏日亚、胃及大肠苏日亚四种。

⑴肺苏日亚:症见上半身沉重,胸胁刺痛,咳嗽频作,病初为干咳,继而可咸味痰、脓性痰,偶咳带血痰,口苦,体温时高时平,病势加重则持续高温,肺部积脓则呼吸短促,食欲不振,腋窝及乳房发肿,甚则溃破流脓,身体逐渐消瘦、衰弱。往往出现寒证假象。

⑵肝苏日亚病:症见肝肿大,胸胁胀满,呼吸困难,恶寒,发热,睡眠不安,口干舌燥,烦渴,鼻衄,大汗,目赤流泪,面容发紫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仝身发黄、消瘦,偶有昏迷,脉象数而粗,尿赤黄、气味蒸气均大,遇热则病情加重。

⑶肾苏日亚:病症见肾区肿胀、疼痛,小便不利,偶有尿中带脓血,有时腰部溃破流脓,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常出冷汗,少数病者表现寒证假象。

⑷胃及大肠苏日亚病在临床上胃苏日亚病极少见常见者为大肠苏日亚病。症见胃部及下腹部胀痛伴肠鸣,食物消化时加剧,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腹泻,盗汗,身体乏力,如排脓便则提示病已成型并渗漏。

38、陶赖:主要由于协日乌素增盛,与血交搏流注关节,导致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终则使四肢关节畸形、萎缩为特征的疾病(现在的类风湿病类似)。

39、赫如虎由肉眼看不见的有害微小致病物侵入人体所致的病症。主要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而感染。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剧痛,肌痛,肝脾肿大,乏力;男患者睾丸肿痛,女患者月经失调,白带增多。

40、常哈(痧症):常因饮食不节或不洁,纳食不化,或由于受凉等致使体内寄生虫扰动而发病。由患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脏、腑、脉三种常哈。

联系

-

弘扬民族医药

振兴蒙药精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jbbk/1239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