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去郑州拜会毛德西老师,毛老近年看病首推经方,他说的经方仅是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子,张仲景开创中医理法方药之先河,建立完整的辩证论治体系,一千多年来,经过了历代医家的检验和实践,是中医学当之无愧的经典,毛老看病主张先经方,后时方,再后才用个人的经验方,毛老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是中医的实践者,中医学术博大精深,一辈子也只能学个大概,用有限的时间学习经典是一个捷径,另外经方的另一个好处是简、效、廉,方剂简单,效果显著,还经济实惠。诚如斯言,近两日的一则病例,让我深刻体会到经方的魅力。
年9月18日下午住院部收医院转过来的病人,患者基本病情如下:患者某某,女,56岁,年3医院检查发现子宫占位,遂至上海医院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腺肉瘤,IA期,后免疫组化回示:横纹肌肉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4月复查未见异常,5月底复查发现盆腹腔多发巨大占位,伴腹腔积液,6医院治疗检查发现腹腔肿物最大者约10cm,后又转至北京医院,经会诊建议服用靶向药物安罗替尼,服药后复查肿物略有缩小,但出现顽固性胸腹积液,家属自诉曾放出血性胸腹水共计约毫升,并多次输血治疗。入院时见患者腹部膨隆,四肢水肿,端坐呼吸,张口抬肩,面色苍白,头面汗出如洗,四肢厥冷,下肢散在溃疡伴液体渗出,烦躁不安,心率-次/分之间,血压/98mmHg,呼吸频率23-28次/分,血氧饱和度尚可,时查舌质淡,苔白,脉微细欲绝。
患者四肢厥冷,头身汗出如洗,此有阳脱之象,病情危急,患者下午五点入院,若给予常规中药煎剂,一恐时间紧迫,不能骤备,况垂危之病人,亦不能大量饮用汤液,随急给予如下颗粒剂方药:
淡附片12g干姜9g西洋参15g山茱萸40g
防己12g川椒12g葶苈子15g大黄9g
黄芪40g白术20g枳实12g
3剂,水30ml冲服,日三次(一剂药可以冲两次)
这个病人住院时家属很不配合,我曾经和同事抱怨,他们是怀着深深的敌意来就医的,北京、医院都治疗过,医院转来,病情的持续恶化和家属所遭受的心理折磨都是可以理解,从入院的病危通知到护士的宣教,监护,种种的不配合,现在的医疗环境,确实让人寒心,医护都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却还得好言相劝,中药在下午六点下班前送到病房,不到十分钟家属气呼呼的来嚷道,你开的中药没法吃,病人吃了一口就吐了,我们在北京开的一付三百多的药,吃了这么久都没吐过,我赶紧到病房做病人和家属的工作,如果药苦可以放糖,一次只冲30ml,吐了就继续喝,今天晚上无论如何要把中药喝下去,你们就观察患者四肢的温度和出汗的情况,如果汗出减少,四肢变温说明起效了。
中间省略煎熬的一天和很多不愉快的沟通过程。
9月20日早上查房,患者仍是端坐呼吸,但竟然没有吸氧,家属说患者这么久第一次晚上能睡了,头身汗消,四肢有温热感,最关键的是四肢水肿尽然也明显好转,每日大便两次,稀糊状,病人主动要求再开几付中药,2天服3剂,效不更方,继续给予前方加益母草15克。
淡附片12g干姜9g西洋参15g山茱萸40g
防己12g川椒12g葶苈子15g大黄9g
黄芪40g白术20g枳实12g益母草15g
3剂,水30ml冲服,日两次(一剂药可以冲两次)
患者病情改善,家属态度也明显改善,对大夫护士也都客气的多了,说想不到中药消肿的效果这么快,两日来积压胸中的不快也顿时消失,真道是“经方治急症,中药解危侯”。
病机分析:患者入院时症见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头身汗出如洗,气喘不能平卧,心悸烦躁,腹胀大如鼓,四肢水肿,尿少。患者久病脾肾亏虚,水湿泛溢肌肤,流于肠间,上凌心肺而见以上诸症,四肢厥冷,头身汗出如洗为阳气欲脱之象,此为危急重侯,急当回阳,收敛气阴,兼顾利水通腑,方取四逆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毛德西老师治验三部曲《经方治验录》(人民卫生出版社版)载: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条:“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方中附子为助益真阳第一要药,通达十二经,温暖五脏六腑;干姜温暖中焦之阳,以达活化水谷之精微;本方去甘草而不用,为甘缓有制姜附辛温通阳之力。
己椒苈黄丸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此条文有三个症状,即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这里所说的“肠间有水气“,是指腹水,或者水肿等。所以肠间有水气,既是症状又是病因。此条应与“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互解。由于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调,肺气亦不能通调水道,致使水邪流于肠间,津液不能上朝,故而可见腹满,口舌干燥。治疗此证,当分消水饮,引导邪下行为顺。防己通利三焦,椒目温通肺气,二者导水下行;葶苈子开启肺气,通利大肠,大黄荡涤胃肠,二者逐水通下,使邪从魄门而出。
方中加西洋参益气养阴,山茱萸为近代中医大师张锡纯倡导的敛阴救逆第一要药,张师善用大剂山茱萸挽救危侯,方中加黄芪以益气固表,利水敛汗,生白术,枳实合用而成枳术丸,而起健脾理气之效,一诊3剂,分两天服完,大剂重锤以挽垂危之证,二诊患者汗止,肢温,水肿减轻,为阳回气复,可按原方加益母草缓缓图之。
该例患者肿瘤晚期通过经方救治,由危转安,虽然该病人远期结果很不乐观,但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坚定了经方治大病的信心,也验证了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然肿瘤之治,仍然倡导中西结合,中西并重,在现在医学临床指南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优势,取长补短,以病人健康为出发点,也希望同道在临床困惑的时候,不妨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尝试,或许会有柳暗花明的收获。
作者简介:
李国锋,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中医血液科副主任,河南省中医血液病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委员会秘书。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中医内科15年,中医理论功底深厚,曾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并拜洛阳名老中医宁长河院长为师,擅长内科杂病的中医药治疗;年-医院进修肿瘤内科,年-年在中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协医院进修一年,对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肿瘤科李国峰
医院是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医院,是河南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医院、省依法执业先进单位、医院建设先进单位、省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洛阳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表彰荣誉余项。
医院分南北两个院区,南院位于西工区九都路7号院,北院位于西工区玻南路36号院。医院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和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医院设置有内、外、妇、儿、骨伤等25个临床科室,40余个门诊特色专科,18个医技科室。其中周围血管科为国家中医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妇产科、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脑病科、糖尿病科、骨伤科等为洛阳市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配置了热疗、磁疗等中医设备余种;开展体质辨识和慢病管理。高精尖大型设备配置齐全,德国西门子1.5T超导核磁、数字大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日本东芝64排层CT、四维彩超、DR、全自动生化仪;日本东芝数字胃肠机、潘泰克斯电子胃肠镜;瑞士罗氏电化学发光;美国贝克曼五分类、史赛克电子腹腔镜等余台件,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患者早期、准确、有效诊疗提供可靠保障。
院内制剂有膏、酊、丸、散、合剂、胶囊等内服外治剂型,有34个品牌制剂,82个院内协定处方疗效显著,供应的多种中药饮片道地药材,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建立了名优饮片专柜,在全省率先引用精优小包装。近年,相继开发了膏方、袋泡茶等新剂型,既满足了广大患者需求,又对亚健康人群起到了预防保健作用。
全院职工认真履行“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仁心仁术健康送万家”办院宗旨,牢记“精医重德,福泽民众”院训,发扬“精、诚、博、爱”医院精神,积极实施“三名”战略,科技兴院,人才兴院,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努力发挥中医药与现代技术充分结合的优势,医院全面发展,为广大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