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玻璃体注药术抗VEGF药物纳入医

时间:2020-10-20 22:06:43 来源:水肿

白癜风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玻璃体腔注药术是一种(因各种原因需要)通过注射针将药物注射到玻璃体腔内的治疗技术。

而抗VEGF药物属于眼病治疗的“药中贵族”,这类药物在治疗眼底病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是目前治疗一些眼底病的唯一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院开展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的增多,咨询相关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为此有了这篇科普,希望能够解答一些朋友的疑惑。

抗VEGF药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甚至有些高深的医学名词。我们就先从什么是VEGF说起:“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英文缩写,又叫做血管渗透性因子。这种因子在多种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发病时,眼内VEGF浓度增加,产生不正常的、非常容易出血的新生血管,继而发生大量出血、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引起明显的血管渗漏,导致组织持续严重水肿。抵抗或减少VEGF在眼内的浓度,可以抑制疾病的进展,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直到年,随着第一种抗VEGF药物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眼科的“抗VEGF时代”的来临。抗VEGF药物应用于临床,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但由于之前多年,这类药价格高还全自费,很多眼底病患者因未能进行及时的治疗,造成失明的严重后果。

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治疗可以适用于以下疾病:

1、渗出性(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

2、视网膜静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ME)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黄斑水肿(DME)

4、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6、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7、其他疾病继发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8、其他疾病继发黄斑水肿

9、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0、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11、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

12、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等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病种主要有:黄斑变性、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等对患者的视力都有严重影响的,并且属于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疾病。

举个例子

疫情期间,70岁的李大妈追剧集,左眼出现了看东西中间有黑影遮挡,看东西变形的症状,怀疑是把眼睛看坏了,因为疫情原因一直在家观察。疫情缓解后,医院进行检查,通过门诊医生的检查,被确诊为左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需要进行左眼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所注药物为雷珠单抗,属于抗VEGF药物。

按照以往,这类眼内注药加检查需要全自费近元,这次李大妈赶上了医保好政策,实际只自付了不足0元。

诊治流程:

患者经门诊行眼部检查和评估、眼底及OCT检查,必要时做眼底血管造影FFA。若确诊为新生血管性眼底病或黄斑水肿,符合抗VEGF治疗,可提前3天控制血压血糖、内科疾病,预防用抗感染眼药水(盐酸最氧氟沙星眼水)。给予住院行眼内注药,术后继续用一周抗炎、抗感染眼药水并复查OCT。

玻璃体腔注药术是眼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其不受血眼屏障的限制,药物作用针对性更强,可在短时间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且创伤小,手术块,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

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丰富了眼科治疗眼底病的技术手段,将会对今后各项眼底病诊疗新技术的全面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jbbk/1215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