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下不去,原来是身体里这个器官太虚了,

时间:2020-9-5 16:56:48 来源:水肿

中医讲“脾主湿”,身体里的“湿”与“水”,差别在于微观与宏观。“湿”就像空气中看不见的水分子,只能感觉到它潮乎乎、不爽快;而“水”则像无数水分子聚集之后,凝结成雨水,积少成多,如暴雨山洪,酿成水灾,泛滥全身。

所以,要想避免水肿的发生,就要防微杜渐,从“脾主湿”的每日细节开始。而不是聚湿成水,聚水成灾,泛滥于头面、肌肤、四肢,甚至内脏,等到心、肝、肾的功能都衰竭了,才看到其严重性。

临床上,这种脾气亏虚、水气泛滥的水肿并不少见。

几年前有一位老先生来门诊治疗水肿病,他的脾胃病时间很长了,一直靠药物减轻症状,而没有从根本上调理脾胃,直到发现浮肿才来中医诊治。

他说:“我的肠胃一直不好,饭量很小,容易腹胀,气力弱总爱累,大便软。最近每天早上起来,开始发现脸都有点儿肿,尤其是眼皮抬不起来,白天活动量不大,可是晚上还是会腿肿,不像以前按下去会很快弹起来,尿量也减少了。”

根据他的症状,食少纳差、脘腹胀满、神疲乏力、尿少便软、晨起头面和眼睑浮肿、劳累后下肢肿胀,这是脾气虚弱、湿内停的证型。这是脾气亏虚日久,渐至阳虚、肾虚,所以才出现“土不制水”的水肿现象。

如《丹溪心法?水肿》中说:“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

我给他用了健脾益气的参苓白术散,加上渗湿利水的药物。方中以党参、白术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山药、白扁豆健脾利水,黄芪、桂枝补气通阳。

两个疗程之后,老先生的水肿得到了改善,我嘱咐他要长期按照脾胃养生的原则进行食疗保健。这个方子里的白扁豆,就是一味很好的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药材,是药食同用的养生佳品。

扁豆易于种植,寻常人家的边角地块即可。即使不浇水施肥,天生天养,也长得很好,花开繁茂,硕果累累。只要撒上几粒豆种,就可以等着享受美味了,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诗句赞美它。

《咏扁豆羹》

负郭无农课,他乡学圃能。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

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

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

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憧仆善,采摘报盈筐。

这首专咏扁豆的诗里,就包含了三味中药——扁豆、扁豆衣、扁豆花。扁豆衣就是扁豆的种皮,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翠荚”;扁豆花就是或紫、或白的蝶形花朵。这三者功效类似。一棵植物既充饥解馋,又健脾养生,真是天赐的礼物。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胃经,最善于健脾利湿。生用消暑,炒用止泻。常用于脾虚湿盛的食少便溏,脾胃失和的暑湿吐泻,湿热下注的白带过多。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自然长寿,所以才说白扁豆是“长寿豆”。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sm.com/jbbk/1180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